松树奶奶过新年
睡前故事松树奶奶过新年
树林里有一棵松树已经100岁了,很受尊敬,大家都叫她松树奶奶。
当松树奶奶百岁生日临近时,全树林都在想,怎样才能让老人高兴呢?
小青蛙听说树木都喜欢用蘑菇打扮自己,于是建议兔子采摘最美最美的蘑菇,再让松鼠把它们挂到松树奶奶的树枝上。
不过,还是花公鸡说得好,可以直接问问松树奶奶,她喜欢什么礼物?
谢谢大家,孩子们!松树奶奶抖动树枝沙沙响。我有一个久藏心底的愿望,我已经99次在绿色的夏天过生日,我总想,这次过生日能不能穿上一件过年时才能穿上,用白雪织成的松软轻巧的衣服呢?可惜,你们连一片雪花都没有!
树林里的居民开始发愁了。说来也巧,这时一只白蝴蝶落在了猫姑娘的爪子上。
猫姑娘顿时想起一个问题:蝴蝶小妹妹,你有许多好朋友吗?
许多,许多,树林里、草地里,还有田野里
都是白的吗?都既软又轻吗?都像雪花吗?
是的。
就这样,在松树奶奶生日那一天,所有的孩子们集合在一起。
猫姑娘说:亲爱的松树奶奶,请您闭上眼睛!
当松树奶奶重新睁开眼睛时惊呆了:她的每根树枝上都落着一只轻飘飘的白蝴蝶,抖动着翅膀。白蝴蝶雪花。
松树奶奶高兴极了。
孩子们一遍遍地祝福:新年好!生日快乐!新年好!
睡前故事小兔多多过新年
新年到了,小兔多多真开心,今天,他要到朋友家去做客。
小兔多多先来到了小狗汪汪家。小狗汪汪拿出一大盆胡萝卜给多多吃,小兔多多吃了一块又一块,吃得真香呀!一会儿,一大盆胡萝卜全进了多多的肚子。
小兔多多又来到了小猫咪咪家,小猫咪咪拿出一大盆青菜给多多吃,小兔多多吃了一棵又一棵,吃得真开心呀!一会儿,一大盆青菜全进了多多的肚子。
最后,小兔多多来到了小猴拉拉家,小猴拉拉拿出一大盆蘑菇给多多吃,小兔多多吃了一个又一个,吃得真饱呀,一会儿,一大盆蘑菇全进了多多的肚子。
回到了家,多多的肚子开始疼起来了,又是吐又是泻,到医院挂了盐水,肚子才不疼。这以后,小吐多多再也不敢贪吃了。
生活故事赴客宴打糍粑过新年
离开乡下多年,总忘不了那一幅幅风物,那一道道风情,那一件件风韵。
我下乡在川东,那时重庆没直辖,属四川管。每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或红白喜事,我们知青都被热情的乡亲邀去赴宴,山里人的客宴那套讲究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山里人的客宴席位讲究“等级森严”。一进门,迎面靠墙的一方为“上席”坐主客,但右位为尊,左位为陪位,陪位上坐的客人必须是尊位上所坐客人的同辈或孙辈。上席的对面为“下席”坐次客,也必须是尊位上所坐客人的同辈或孙辈。但有一种情况特殊——上席上坐着两个相当于爷孙关系的人时,下席上则可坐介于他们辈份之间的人。中国农村有句俗语:“爷孙无大小。”孙辈当然可沾爷辈的光了。另外两方为“横头儿”左边横头儿挨下席的地方为“酒司令”的专座,其他的坐普通人。
遇着婚丧大事,主人家还请有专司主持招待的人,名曰“知客先生”,由村里德高望众的人担任。宴次及入座都由知客先生根据来客情况及主人家族的关系安排,不可有误。
宴上很讲究吃相,“吃不言,睡不语”是山里人恪守的古训。宴上除劝酒劝菜或猜拳行令外是不能随便说话的,每道主菜若主家尚未动筷,其他人则不可先动,每个人也不可去夹离自己较远的菜。无论吃什么东西,每次都只能夹一点儿缓缓送入口中细嚼慢咽……
山里人热情似火,来了客人都会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其所能地招待。我们那时作客是20世纪70年代,山里人最好的东西莫过于猪肉,鸡肉,一般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宴客时才会出现在餐桌上。为了招待好客人,当家的与主妇要嘀嘀咕咕,挤眉弄眼地商量好半天,但也只能设法凑出四菜一汤来。菜的烹制方法比较粗糙原始。不过装在粗瓷大碗里倒也匹配。
宴席上只有当家的作陪,小孩子只能站得远远的,愣愣地看着,馋得“咕咚咕咚”直咽口水,焦急地等待着宴罢……这种情况除了因为在东西稀少之外,恐怕是担心小孩子不拘礼节而怠慢客人。
自古以来,酒是中国客宴的主角,有“无酒不成席”之说,中国很早就用小瓷杯做酒具。一杯酒,酒性好的人可一口喝尽,酒性差的人得喝好几口。但没有人会一气喝完——城里人讲究“感受情深,一口清”而山里人却认为这样是在喝“气酒”,表明被得罪了。
敬酒也有一套礼节。晚辈必须先敬长辈,陪者必须先敬主客。敬酒时,要双手举杯对着对方说:“我敬你啦”,此谓“叫杯”。敬酒者,将该杯酒喝完后斟满一杯给对方。对方要用此杯敬他人一次后方能回敬,这叫“拐弯儿”。若席上的人酒性都好,便不停地推杯换盏,异常热闹。酒过数巡后,大家已有三分醉意,兴致更加浓厚起来,便会响起野吼吼的拳号声……
我们知青往往被当成贵客,坐在主人旁享受极好的待遇,虽然那时物质匮乏,但总感觉有一种满足感,有一种亲如一家的氛围,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性源远流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现在还很留恋山里人的客宴。
这里的乡亲对三大节日非常重视,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打糍粑。俗话说:“拜年拜年,糍粑上前。”一家打糍粑,左邻右舍、至亲好友都来帮忙。年轻的、年老的、妇女们、小娃娃们,一年365日也难得这样开心地欢聚在一起。在各式各样的糍粑中,川东农民打糍粑的制作方法和工序别具一格。
接着蒸料。在一个木制甑桶底部铺一层干净的糯米稻草,把甑桶放在沸水滚滚的大铁锅上,盖上甑盖,让蒸气在空桶内停留十来分钟;然后,将糯米倒人甑桶内,盖上甑盖去蒸。这一步的关键是掌握火候。所以人们往往拿出早就晒干的最好的柞木柴,而且由一个专人烧柴火。持续约一个小时,糯米饭的清香就会随着热腾腾的蒸气弥漫开来。再加大火继续蒸半小时,就可以出甑打糍粑了。
打糍粑用糍臼、糍槌、糍刮、糍板等工具。糍臼有木制和石制两种,其形状呈圆形,四周凸出,中间凹进成槽。打糍粑时,先将甑桶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糯米饭倒入糍臼中。这时,周围的人都争着去糍臼内捧糯米饭吃。据说,这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你与朋友相处,就如糍臼中的糯米饭一样融洽,你的生活就会如香喷喷的糯米饭一样又香又甜。打糍粑要趁热,“趁热打糍粑,五谷丰登一年发。”打糍粑用的糍槌,是一截碗口粗、长约一米的柞木,中间穿一根能用手握住的柞木棒。人们左手抓紧槌把,右手按住槌棒,呈旋状一上一下地擂,待糍臼内的糯米饭略呈糊状,才举槌打。
待糍臼内的糯米被槌打得很烂,拉开时能起丝状糍团时,就用前端如月牙形的糍刮把它挑起,放到抹了蜡油的糍板上。掰开整块糍团,抓上一小坨,一搓一拧一挤一旋,就成了一个个拳头般大小、圆溜溜、光滑滑的糍球。将糍球有序地摆满糍板,再压上另一块也抹了蜡油的糍板。
之后的任务就是压粑了。压粑完后,掀开压在上面的糍板,一个个圆圆的、扁扁的糍粑便做成了。
糍粑脸庞圆又圆,家家户户好团圆。啊!难怪糍粑要做成圆的。糍粑在人们心中,不但有家人团圆的寓意,而且是来年五谷丰登的象征,更是对幸福生活的祝愿。
睡前故事松树的眼泪
原野上有一棵小松树,小松树不知道他怎么会在这里,松树一般都长在高高的悬崖边或陡斜的峭壁间,这样才显出松树的英雄本色不择地势,顽强生长。
小松树脚下的土壤很肥沃,小松树长得很快,可是小松树一点儿也不快乐,他渴望像其他小松树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下锻炼自己,可是他小松树觉得生活没意思极了。
有一天,小松树感觉到谁在他的根部咬他。小松树问:谁咬我呢?
是我呀!我是小虫子,我饿了,吃你一点树根的汁液,对不起
没关系,一点汁液而已,吃吧!小松树很大方地说。他知道有一只虫子住在他的根下,吃他的汁液。这叫他多少有一点快乐,他居然可以帮助一只小虫子了。
小虫子话很多,他问小松树,你叫什么树呀?你上面有什么呀?太阳刺眼吗?你喜欢唱歌吗?一大堆。在小松树看来,这些都是很幼稚的问题。
你躲在地下做什么呢?你可以像蜈蚣、蚂蚁他们一样出来走走看看,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吗?小松树说。
我现在不可以出去,我要在地下待上几年或者十几年才可以出动的呀!小虫子说。
为什么要在地下待那么长时间?多闷啊!小松树很奇怪。
我们长大了叫蝉,幼时注定要在地下生活几年或十几年的。小虫子说,是有一点闷,不过我有理想,我长大要当歌唱家,我现在正在地下努力打基础呢,所以也不觉得闷了。
真有毅力啊!小松树佩服起小虫子来。原来有了生活的目标,多么枯燥的日子也会变得有滋有味。小松树也给自己定了目标,他要长成一棵大松树,做有用的栋梁之材。
小松树一天天地长大。很多年过去了,小松树早已长成一棵威挺的大松树。有一天,大松树发现在他的树干上有一只全身土黄色的虫子在努力地往上爬。大松树问:你是谁?土黄色的虫子很自豪地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啊!是在你的根下生活过的小虫子啊!
是小虫子!你要变成蝉了?大松树很惊喜。
对,我脱去身上的这一层虫蜕,就可以变成蝉了。小虫子说。
土黄色的小虫子在松树干上努力地往上爬,他终于长成了一只会飞的蝉。蝉飞到松树的高枝上大声歌唱:知了知了
可是,秋天很快就要到来了。蝉对大松树说:朋友,谢谢你为我提供了一个让我施展音乐才华的绿色剧场,我就要走了蝉说着含笑地闭上了眼睛。
不!大松树大喊,一滴好大的眼泪掉了下来,包住了蝉小小的身体,我要让你留下,变成永恒,让人们知道你奋斗的故事。
被松树的眼泪包着的蝉变成了琥珀,留了下来,成了一种永恒的东西。
寓言故事大松树的忠告
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缝中生长着一大一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叹了一口气,对旁边的大松树说:“你看,前面那些生长在泥土中的松树,他们可以尽情地汲取泥土中的水分和营养,生活得舒舒服服。我和你的根扎在这狭窄的岩石缝隙中,很少有水分和营养,生活格外艰难。我和你真倒霉,命苦啊!”
大松树对小松树说:“我们的生存条件确实很差,无法和那些生长在泥土中的松树相比。命运很不公平,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小松树愤愤不平地说:“当初不知是风把松子吹进岩石缝隙的,还是谁把松子丢在缝隙中的?在这该死的岩石缝隙中生活,真是度日如年啊!”
大松树说:“说这些话毫无意义,既然我们长在这里了,就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快快乐乐地生活吧!”
小松树说:“如果有一天,这块巨大的岩石突然变成一堆松软的泥土,我们就可以生活得舒舒服服了。”
大松树对小松树说:“我给你一个忠告,不要老是埋怨命运,每天埋怨一千次也毫无用处。不要总希望让环境来适应你,那只是美好的梦想。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残酷的现实,用自己的改变来适应环境,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
------故事启示------
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环境的时候,尤其是环境不利于我们的时候,改变自己是一种智慧。
小时候,奶奶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阵狂风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大树看到旁边小草安然无恙,就问:“为什么这么粗壮的我都被风刮断了,而这么纤细的你却什么事也没有呢?”小草回答:“我知道自己软弱无力,就低下头给风让路,避免了狂风的冲击;而你拼命抵抗,结果被狂风刮断了。”
我们应该像小草,尽管软弱,但有智慧。狂风卷来时,没有拼命与之对抗,而是伏下身子,低头弯腰,化险为夷。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是为了积蓄力量,等机会到来时,再全力冲刺。
人生故事讨饭奶奶
讨饭奶奶是我的一个远房奶奶,一个人住在一间草屋里。
听说她年轻时,很能干,插秧、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她还会剪鞋样,天上飞过什么,就能剪出什么,地上长出什么,就能剪出什么。后来,丈夫死了,自己也得了病,又没有儿女扶养,一年便有半年外出讨饭。
一天傍晚,我和同学在生产队打谷场上捉迷藏,看见她佝偻着腰,夹着蓝布包,拄着讨饭棍,慢慢地走过来。当她走到草堆边,我们几个突然窜出,朝她大声喊:“讨饭奶奶,讨饭奶奶!”她一惊,继续往前走,没有理睬我们。我又朝她喊:“虎头鞋,杨柳腰,毽子踢得八丈高。”那是她嫁到我们庄不久,庄上妇女比赛踢毽子,她得了第一名,有人编了这句顺口溜。讨饭奶奶停步,掉头,一扬讨饭棍,朝我笑了。
那时,一场大饥荒正蔓延。一天中午,我喝了一肚子野菜汤,上学路上走一步,肚子里晃荡响一下,到了生产队打谷场,不想走,躺在草堆上,一会儿迷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身子被什么东西拨动了一下,睁开眼睛看,讨饭奶奶站在草堆前,讨饭棍子架在我身上。
“你为什么不上学,躺这里晒太阳?”讨饭奶奶问我。她的头发像枯草一样蓬松,浮肿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嘴巴里还有几颗没掉的牙,破领口露出黑瘦的脖颈,两腿不停地颤抖,有谁推她一把,准倒下爬不起来。
我没有动身,懒得理睬她。
讨饭奶奶一扬讨饭棍,重重地打在我屁股上,大声说道:“你为什么逃学?为什么不好好念书?是不是也准备讨饭?你知道讨饭日子有多难?你知道讨饭路上狗子有多狠?”她的脸抽搐着,浑浊的眼里放射出锐利的光,好像要穿透什么。
一棍子打得屁股火辣辣的,我爬起来,嗫嚅说:“肚子饿,没劲上学。”
讨饭奶奶坐在草堆上,解开蓝布包,掏出4个胡萝卜说:“这胡萝卜是大陈庄陈三奶奶给的,她跟我是老姐妹,当年做新娘的喜鞋,还是我给她绣的哩。”胡萝卜上带着泥巴,她撩起衣襟,将泥巴揩掉,递给我。多好吃的胡萝卜,又甜,又脆,还带着泥土味。我把一个吃下去,她又递给我一个,很快,4个胡萝卜全被我吃掉了。
电视上介绍胡萝卜有十种吃法,我敢说,不管你烹饪技艺多高,花样怎么翻新,也没有这种吃法有滋有味。就是我自己,以后没少吃过胡萝卜,但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吃完胡萝卜,讨饭奶奶说:“一字值千金,念书要用心,有文化,有本事,将来才能开机器,坐办公室,做一个体面人。”她拉过我,揉揉我的屁股,柔声说:“刚才一棍子打疼了吧?一个被讨饭棍打过的人,会更有记性的。”她的眼神变得和善、安宁,有对悲惨命运的接受,又有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不过,她的手像又黑又硬的树枝,揉了我几下,等于没揉。
“快上学去,我在这儿歇歇。”她躺在我睡过的地方。
这一年秋后,饥荒更严重了。一天上学,我路过讨饭奶奶门口,见她锁门准备外出,她朝我看一眼,又把门打开,进屋去了。我走到生产队打谷场,闪身到草堆后面,过一会儿,她出来了,除了蓝布包和讨饭棍,肩膀上又挂了一个包,那是过冬的棉衣。原来,她要到远地方讨饭,怕我看见伤心。她走到打谷场,四下里张望,似乎在寻找我的身影。我藏着,没有出来,看着她远去。
第二年春天,生产队长带几个人,把讨饭奶奶的草屋拆了,我问母亲:“为什么拆讨饭奶奶的屋?”母亲说:“她饿死在外面了。”屋拆了,几根木料,一张破床,被送进生产队库房。
10年后,我成为一名军人。一次行军,路过一个地方,山坡上有一座孤坟,老乡告诉我:“大饥荒那年,有一个逃荒老妇,饿死在路旁,我们把她埋了。”会不会是我那讨饭奶奶?我趴在坟前,磕了三个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