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故事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寓言故事退避三舍
故事跟大家分享: 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故事寓意: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经典童话晋文公退避三舍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安定国内后,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晋国的国力很快就上升了.正在此时,周襄王的异母弟太叔带勾结翟人杀进京城;襄王逃到郑国,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救.
晋文公见在各诸侯国中显示自己实力的机会来了,便立即亲自率军前去勤王.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十七年四月),晋军将周王迎回洛邑,并杀死了太叔带.
襄王将京城附近的温、原、阳樊、攒茅四地封赐给了晋文公.晋国得了四地,它的国土扩大了,可以直通太行山之南,它在诸侯国中的威信也大大提高了.但是晋文公并不满足于此,他要像齐桓公那样称霸称侯.于是,文公努力扩充军队,将原来的二军建制扩充成上中下三军.当时的军队建制,小国为一军,中等国家有二军,只有大国才有三军.
公元前634年,楚成王拜成得臣为大将,纠集陈、蔡、郑、许四国军队进攻宋国.宋成公马上派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援.
晋文公有些为难.宋国在他流浪的时候,待他很好,现在有急难,应该去救援;但楚成王在那时待他更好,难道就这么去和楚国打仗吗?他就召集群臣们商议办法.
新提拔的将军先轸(zhēn)说:楚国强横中原,觊觎(j y)霸权,早晚要与我们兵戎相见的;这是天赐我们在诸侯中建立威望的良机,我们不能坐失!
那么,如何去解宋国之围呢?文公又问.
狐偃说:曹、卫两国与楚国关系密切,卫国最近还同楚国结了亲.我们如派兵去攻曹、卫,楚军必然来救,宋国的围就可以解了.
晋文公同意了这个方案.任命先轸为元帅,于公元前632年,出师南渡黄河,攻克了卫国的五鹿.
再说这时楚军已打到了宋国的都城睢阳,忽然接到卫国告急的讯息,楚成王只好留成得臣围困宋都,自己率军去救卫.军队走到半路上,又得报曹国都城已被晋军攻下,曹君也被俘虏了.楚成王于是决定暂时撤回军队,不去与晋军硬拼.
楚成王回国后,又派人去通知成得臣撤回围宋的军队.成得臣是个十分勇武又骄傲的将军,他觉得宋都被围了这么长时间,马上就可以攻破了,怎么能功亏一篑呢?他派使者回去告诉楚王说:等我马上拿下宋都,凯旋归来.如遇上晋军,让我和他们决一死战.如果失败了,我愿受军法处分!
楚将宛春向成得臣献计说:我们可以派人去与晋军谈判,要他们恢复曹、卫土地,我们就撤了宋围.这样,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如果他们不答应,宋国人要怨恨他们;如果答应了,我们也不吃亏.
成得臣见可以不战而占便宜,觉得这办法倒也不错,就派宛春去见晋文公.晋文公将计就计,先告诉曹、卫两国国君,说愿意恢复他们的国家,条件是要他们与楚国断交.同时又将宛春扣起来,以激怒成得臣.
果然,成得臣气得暴跳如雷,咬牙切齿地大骂晋文公:老贼!老贼!今日定要与你拼个你死我活!于是,成得臣下令撤去围困睢阳的军队,立即去进击晋军.
楚军前队刚与晋军接触,晋文公就下令撤退.晋军撤了三十里,楚军就紧追三十里.晋军再撤,楚军再追.直到晋军退了三舍(九十里),退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晋文公才下令扎营.
这时秦穆公派小子(yn)、白乙丙带领的军队,齐孝公派国归父、崔夭率领的军队以及宋国公孙固带的军队也都到了城濮援助晋军.于是,晋军元帅先轸就周密地部署,准备与楚军决战.
这时晋军共有兵车七百乘,士兵五万多人;秦、齐、宋三国的援兵还不包括在内.楚军虽然包括陈、蔡、郑、许四国的军队,数量上不算少,但他们长期伐齐围宋,已很疲劳.战前,楚将斗勃劝成得臣说:既然晋军退避三舍,我们就此退兵,也算有面子了.但成得臣还是一味要战,并派人向晋文公送去了战书:
请让我与你的士兵作一场游戏吧.
狐偃说:战争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他竟当之儿戏,打起来,他还能不败么?!
于是晋文公给成得臣写了回书:我没有忘记当年受过楚君的恩惠,所以这次退避三舍,不敢与将军对阵.如果将军一定要战,我就不敢不从命.明早战场上见吧.
第二天天刚亮,晋军就在城濮边的有莘山下摆好了阵势;楚军也在对面列阵.
成得臣命令楚军左右两军首先发起进攻.
楚军右军由陈、蔡两国军队为前队,楚将斗勃押阵.陈、蔡的军队没有作战经验,一出阵就往前乱冲.晋军假装后退,忽然从阵内冲出一批战车,驾车的马背上都披着虎皮.敌军的战马见了,以为是老虎,纷纷掉头往后逃,驾车的人哪里掌握得住?!结果反将斗勃的后队也冲乱了.晋将胥臣、栾枝乘势率军掩杀,楚右军大败.
楚军左师由楚大夫斗宜申率领,刚冲上去与晋将狐偃交战,狐偃回车就走.斗宜申以为晋军溃退了,带着郑、许两国的军队全力追赶.忽然一阵鼓响,晋军主帅先轸和中军溱带领的精兵从斜刺里杀来,将楚军分截成两段;而狐偃、狐毛又杀了回来,两面夹攻楚军.郑、许的军队见这阵势,吓得如鸟兽散.
成得臣亲自带兵进攻晋军的中军.不料中军是座空营.成得臣正在得意,晋军得胜的左右两军已合围上来了.成得臣心中着慌,忙下令鸣金收兵.但此刻楚军已被晋军层层分割包围,哪里跑得出去.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晋文公退避三舍。
历史故事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