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如新 倾盖如故
成语故事白头如新 倾盖如故
西汉时期,邹阳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入死囚牢,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信表明忠心。他列举了荆轲、卞和、李斯等事例,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到老了还是像刚认识一样,梁孝王深受感动并释放了他。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意思是:倾盖:停下车子,指初次相逢。指相识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有的刚认识,却象老友一样。比喻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的。
成语故事白头如新
邹阳,西汉初时齐人,最初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以文辞着称。吴王谋反,邹阳谏而不听,于是改投梁孝王刘武门下。
邹阳为人有智谋才略,慷慨不苟合,因此遭到羊胜、公孙诡等人的妒嫉。他们在梁孝王面前说邹阳的坏话。梁孝王听信谗言,生气地把邹阳交给掌管法律的官员审讯定罪,准备将邹阳杀掉。邹阳十分激愤,担心死后承担莫须有的罪名,就从牢狱里写信给梁孝王,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信中写道:从前荆轲仰慕燕丹的高义前去行刺秦王,尽管天空出现白虹贯日的征兆,可是燕太子丹仍然担心荆轲害怕不能成行;卫先生替秦王谋划长平之事,也出现了金星遮掩昴星的预兆,而秦昭王仍然疑虑重重。他们的精诚所至感天动地显示出征兆,却不被燕丹、昭王两主理解,这难道不是可悲的吗!如今我竭尽忠诚,尽其计议,希望大王采纳。您周围的人不了解情况,终于把我交给官吏审讯,被世人误解,即使让荆轲、卫先生复活,而燕丹、秦昭王也不会醒悟。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这种情况。
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因此箕子装疯,接舆避世,他们都怕遭到这种灾祸啊。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卞和、李斯的诚意,不要犯楚王、胡亥偏听偏信的错误,不要让我被箕子、接舆耻笑。我听说比干被剖心,伍子胥的尸体被装进皮袋子沉入江里,当初我并不相信,现在我才了解了真情。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略微给我一点怜悯吧!
俗话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相知还是不相知,不在相处时间长短啊。所以,从前樊於期从秦国逃往燕国,把首级借给荆轲用来奉行燕丹的使命;王奢离开齐国前往魏国,在城上自刎用来退去齐军保全魏国。王奢、樊於期不是因为齐、秦是新交,燕、魏是老相识,他们离开齐国和秦国,为燕、魏二君去死,是行为和志向相合而对正义无限仰慕的原因啊。所以苏秦不被天下人信任却对燕国像尾生一样的信实;白圭战败丢掉六国城池,却为魏国夺取了中山。这是为什么呢?实在是遇到知遇的原因啊。
我听说庄重严整上朝的人,不会贪图利禄而玷污道义;追求名誉的人,不会放纵私欲败坏自己的品行,因此,县名叫作胜母而曾子就不进去;城邑的名字叫朝歌而墨子就回车离去。如今,让抱负远大的人,为威重的权势所震慑,为高位大势所压抑,有意用邪恶的面目、肮脏的品行来侍奉阿谀献媚的小人而求得亲近于大王左右,那么有志之士就会老死在岩穴之中了,怎么肯竭尽忠诚信义追随大王呢!
这封信进献给梁孝王。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于是立即派人从牢狱中把邹阳放出来。邹阳出狱后,更加敢于直谏,梁孝王对邹阳的谏言总是听从。后来,邹阳成了梁孝王的上等宾客。
成语故事按兵不动成语故事
【拼音】n bīng b d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
【结构】兼语式
【近义词】以逸待劳、裹足不前
【相反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同韵词】诳时惑众、兴戎动众、省吃细用、言必有中、一心两用、厚栋任重、恩威并重、行师动众、调词架讼、欺世惑众、......
【邂逅语】下象棋不走卒
【年代】古代
【灯谜】休战
【造句】在探清敌人的虚实之前,我军还是先按兵不动。
【故事】: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成语故事蓝田生玉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书.诸葛烙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三国时,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字子瑜。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ke),从小聪明伶俐,口才极好,善于言辞,孙权对这孩子很宠爱。
有一次,孙权在朝廷设宴,六岁的诸葛恪随父参加。诸葛瑾的脸长得特别长,孙权想开他的玩笑,乘着酒兴,命人牵来一头毛驴,在驴的长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借以讥讽诸葛瑾脸长似驴。众人见了,捧腹大笑,诸葛瑾也感到很尴尬。诸葛恪见了,走到孙权席前,跪请添写二字。孙权命人将笔拿来给他。诸葛恪在诸葛子瑜四字后面添写了之驴二字,这样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满座大臣见了无不惊讶叹服,孙权见诸葛恪如此机敏,十分高兴,当场把毛驴赏赐给他。
又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亮相比,到底是谁高明?诸葛恪答道:我父亲高明。
孙权要他说出因由,他不假思索地说:我父亲懂得事奉明主,而我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当然是我父亲高明。
孙权对诸葛瑾说道:人们都说蓝田生美玉,名门生贤良,真是名不虚传呀!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成语故事望洋兴叹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自《庄子 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