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和太清宫
观音寺,位于大召的南面,玉泉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柴火市街泉源巷,坐南朝北,占地两亩,始建于1799年清朝嘉庆年间,1846年清朝道光年间重建,是目前呼和浩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一座汉传佛教寺庙。观音寺的修建还有一段传说:当年,归化城有个年轻人害眼病久治不愈,一天,他在井台提水时困倦入睡,梦见观音菩萨点化他“井旁建庙,眼疾可愈”。梦醒后,年轻人告别亲属,到西茶坊关帝庙剃度出家,并且在水井旁建起一座简陋的观音庙,他就成为第一代住持,法号“具足”,其眼病果然痊愈。菩萨显灵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城,观音寺香客众多,声名远扬。
观音寺由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藏经楼、念佛堂、斋堂、寮房和韦驮殿几部分构成。观音殿是寺中最高的建筑,雄伟壮观,殿门两侧有观音菩萨的名言:“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音殿内供奉着善财、龙女侍奉的观音菩萨坐像,观音东侧是普贤菩萨和送子观音,西侧是文殊菩萨和药王菩萨,在金光闪闪的法器和烛光灯火的辉映下,大殿之内五光十色,异彩纷呈。观音寺东配殿供奉着地藏菩萨,墙上绘有十殿阎罗,西配殿供奉着阿弥陀佛,墙上画着十八罗汉。观音寺院内的韦驮殿供奉着弥勒佛、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观音寺属于佛教八大宗派里面的净土宗,这一佛教宗派没有深奥的经卷典籍和繁琐的修行方法,认为只要一心诵念“阿弥陀佛”,死后就会由西方三圣迎领往生,进入佛国净土的极乐世界。由于佛教净土宗简便易行,因而长期以来在中国传播很广。
观音寺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都要隆重举行三次观音大法会,从早到晚诵经不止,香烟缭绕人头攒动,来此进香拜佛的信众多达数万人,大召和席力图召的活佛、喇嘛都要前来祝贺。观音寺每年都要组织教徒信众进行飞鸟鱼虫的放生活动,以表慈爱之心,还进行捐资助学的慈善义举,深得社会褒奖。目前,呼和浩特观音寺的住持澄还方丈,是观音寺第七代法脉继承人,佛学渊博,受人尊敬,信众们称他“大和尚”。每周六、日下午,澄还方丈在观音寺主讲宗喀巴著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宏扬佛法,广度众生。2006年,呼和浩特观音寺开始了规模宏大的重修扩建工程,新的观音寺坐北朝南,建筑面积是现有规模的10倍。
明清时期,在归化和绥远两城建起的道教庙宇有30多处,旧城主要有玉皇阁、飞龙观、五道庙、三官庙、吕祖庙、财神庙、关帝庙、鲁班庙、三贤庙、娘娘庙和城隍庙等。1739年(清乾隆4年)和绥远城同时建起的12座道教庙宇是:鼓楼顶上的玉皇阁,东瓮城里的关岳庙,西瓮城里的龙王庙,南瓮城里的火神庙,北瓮城里的真武庙,还有马神庙街的马神庙,城隍庙街的城隍庙、关帝庙街的关帝庙,东门外的东娘娘庙,西门外的西娘娘庙,城西的财神庙,新城南街的文昌庙。绥远城建好后,随着清朝八旗部队的进驻和城里汉族人口的增加,这12座道教庙宇一直是香火不断,鼎盛时期绥远城共有道士100多人,全都享受官府的俸禄,出入于道教庙宇的信众也大多是贵族和军政显要。
相传,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于1849年(清道光29年)来绥远出任兵备道员,居住在新城的落凤街(原名庆丰街,因为慈禧居住成为“圣迹”而更名),当时,15岁的慈禧小名叫兰儿,由于水土不服,彻夜不眠常做恶梦,后来由道教庙宇的道长施以医道方能安然入睡,惠征备以厚礼答谢,新城道教从此名声大振,信众颇多。新中国成立后,在扫除迷信和城区建设中,新城的大部分道教庙观都被拆除,只留下民国时期兴建的太清宫和旧城南面的几座小庙。
目前,太清宫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道教宫观,它是由北京白云观嫡传道士范明证,于1931年(民国20年)在姑子板一带(今新华广场南)兴建起来的。太清宫初建时有道士15人,是由当年新城和旧城的玉皇阁、龙王庙、鲁班庙、观音庙,还有集宁圣清观的一些道人们组成,掌门道长范明证曾经在北京白云观“挂单”,还担任过白云观下院玉清宫的当家。民国时期,太清宫的道长范明证由于医术高超,善治疑难杂症,因而有了“神医”之称,又因其举止不俗,仙风道骨,经常舍粥放衣,救助穷苦百姓,更是深得众望,人称“老当家的”。抗日战争时期,太清宫和归化城的几座道观曾经是地下党和抗日组织的联络点和集会处,范明证率弟子们多次掩护抗日游击队的队长高风英等人和“绥远抗日救国会”的人员脱险,有数名道教弟子先后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杀害,还有十几名道士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扩建新华广场,太清宫迁到新城艺术厅南街。“文革”中,红卫兵把太清宫当作牛鬼蛇神,以“破四旧”为名把神像法器全部捣毁,87岁的范明证道长也被游街批斗,迫害致死。后来,范明证的弟子李至仁道长重筑神坛,于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太清宫。如今的太清宫道长扬理青,是李至仁的嫡传弟子,也是太清宫全真道龙门派的第22代传人,道学精深,法术高明。2006年,太清宫经过重建装修后,焕然一新,正面的三清宝殿巍峨壮观,殿内供奉着元始、灵宝、道德“三清天尊”,北面财神殿供奉着赵公明元帅,院中还有一口除鬼降魔的“镇妖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