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的故事
成语故事尾大不掉
春秋时期,楚灵王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公子弃疾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的军功。为了表彰弃疾建立的功勋,楚灵王把蔡国的大部分土地赐给他,并且封他为蔡公。但是过了不久,楚灵王又感到不太放心,特地派人把大夫申无宇请进宫来请教。
楚灵王问申无宇说:我把弃疾封为蔡公,你怎么看?申无宇说:国君是不应当把亲近的人封在外面的,因为日子一久,他的力量大大发展,就会威胁国家。俗话说: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个道理,您一定是知道的。(原文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申无宇走后,灵王又仔细地想了一下。他认为公子弃疾是自己最宠信的弟弟,一向很忠顺;又屡次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受到特殊的封赏,肯定不会背叛自己,因此,就没有接受申无宇的意见。没过几年,弃疾势力越来越大,果然起兵反叛了楚灵王,楚灵王没有办法,只好上吊自杀了。公子弃疾当上了国君,这就是后来的楚平王。
后来,人们就总结出尾大不掉作为成语,用来比喻部下势力非常强大,不听从上级的调动和指挥。现在多用来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掉,摇动。
成语故事尾大不掉的故事
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
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毫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如果从这样看来,就有害于国都。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