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的故事
成语故事目不识丁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部下有两个从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恶劣。他们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才散,还要让侍卫人员大队兵马,前呼后拥地护送他们回家,灯笼火把照得满街通亮,闹得鸡犬不宁。他们一不高兴,就拿士兵和百姓当出气筒,随意打骂,耀武扬威,无法无天。
有一次,他们喝醉了酒,又对士兵大骂起来:现在天下太平无事,又不打仗,你们这些饭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丁字这话明摆着是侮辱士兵,讥笑他们没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气,任人指挥打仗卖命,平时貌似什么用处也没有。士兵们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愤,背地议论纷纷,恨之入骨。
恰巧这时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张弘靖收到一笔犒赏士兵的经费,他从中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们知道后,都怒发冲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韦雍、张宗厚都杀了,还把张弘靖抓住,关了起来。此外,也把他的住处团团包围。因为全体士兵和下级官吏齐心一致,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级衙门和朝廷没有办法,只好把张弘靖降职调走,这才息事宁人。
目不识丁这句成语,由此产生。由于丁字是很简单、很容易认识的一个字,如果连丁字也不认识,当然是文化水平极低的了。所以,不识字的文盲,往往被称为目不识丁,或丁字不识不识丁字不识一丁。
此外,令有一说,目不识丁之典,出自《晋书苻坚传》。太元七年(公元382年),苻坚宴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秦州别驾姜平子所献诗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竖钩写成竖,成了丅字。苻坚不认识,问是何字,姜平子回答说:臣丁至刚,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献也。苻坚听了非常高兴,将姜平子擢为上第。其实姜平子将丁字写错了,他自作聪明所写的丅字,乃是古下字。姜平子不知此为古字,苻坚本一粗人,当然也不知为下字,所以还褒奖了姜平子一番。
成语故事目不识丁的故事
以前,有个财主姓丁,他有一个儿子,都十多岁了,还什么都不懂,请了好几个先生,就是教不会
漫画他一个字。丁财主心里可急坏了,一天他出榜文,声称若谁教会丁少爷一个字赏银十两。
一位老秀才见了,心想: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况且,这个“丁”字笔画简单,又好写,又好认,我怎么会教不会他一个“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财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爷学习“丁”字,一晃就过了九天,丁财主要考丁少爷。老秀才怕丁少爷忘了,特意准备了一个钉子,让少爷拿着,说:“万一忘了,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想起来了,懂吗?”少爷点了点头。
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写了一个“丁”字说:“小少爷,这个字怎么念?”
谁知少爷看了半晌,还是想不起这是个啥字。秀才赶紧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
少爷低头一看,说:“一根铁棒棒。”
秀才一听,气得直跺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识‘丁'不要紧,我的十两银子可完了。”
从此,“目不识丁”这名俗语便传开了。
哲理故事目不识丁的秘密
赛恩斯的痛苦始于小学一二年级。整个上学期间,赛恩斯寡言少语,一直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说:我感觉老师们已经对我不屑一顾了,就稀里糊涂地让我及格了。1963年,他高中毕了业,各科成绩多是C、D或是F。不过,他也上过一次光荣榜,那是高三的汽修和金工课,他的成绩是A。
毕业后,赛恩斯马上就移居到了莱诺。正是在这里,10年之后他用自己仅有的200美元开了一家小小的铁工厂。今天,BJ机床公司年营业额达500万美元。1999年赛恩斯荣获国家蓝筹企业创新奖。该奖由美国商务部和麻省互助人寿保险公司共同资助,用以表彰那些战胜了困境的小型企业。
尽管赛恩斯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可贴着笨蛋标签的耻辱却一直在折磨着他。为了弥补阅读能力的不足,他成了一个善于聆听的人。别人都说,赛恩斯对细节的记忆能力特别强,尤其精通数字,而这一特点对他从事的这一行当是最为重要的。
两年前,赛恩斯应邀参加当地一个高层管理人员联谊会,这是一个CEO们的自我激励性团体。在这里,商场上的对手摆脱了激烈的竞争,CEO们互吐衷肠,倾诉着自己在经营中遇到的种种磨难。
开始的时候,赛恩斯极不情愿去参加。我担心和别人一比,自己相形见绌。去年,赛恩斯在联谊会上向大家说了他的秘密。他的眼睛微微湿润,声音也在颤抖,显然,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赛恩斯的如此坦率让一位CEO感到惊叹:我知道他是高中毕业,也就很自然地认为他能识字阅读。当时他早已经把生意做得很红火了,谁能料到他居然不识字呢?
赛恩斯担心他会受到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CEO们的嘲讽。可他得到的却是大家热情的鼓励。约斯特说:他事业上的成就固然令人羡慕,而他的坦诚却更令我敬重。
去年十月,赛恩斯聘请了一位教师,每周五天,每天用一小时教他读书、识字。这期间,他还对公司里的经理们说出了实情。上个月,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已经知道了他隐藏多年的秘密。
最近,赛恩斯艰难地读完了《工合》一书。他读得很慢,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然后再请教别人。但他最终还是把这本书读完了。现在,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妻子一样迅速地浏览邮件,并把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垃圾信件进行归类处理。更重要的是,赛恩斯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激励别人去多读书、多学习。
不识字并不丢人,赛恩斯的太太说,丢人的是对此听之任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成语故事按兵不动成语故事
【拼音】n bīng b d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
【结构】兼语式
【近义词】以逸待劳、裹足不前
【相反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同韵词】诳时惑众、兴戎动众、省吃细用、言必有中、一心两用、厚栋任重、恩威并重、行师动众、调词架讼、欺世惑众、......
【邂逅语】下象棋不走卒
【年代】古代
【灯谜】休战
【造句】在探清敌人的虚实之前,我军还是先按兵不动。
【故事】: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