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心塌地
成语故事死心塌地
【注音】sǐ xīn tā dì【典故】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
【释义】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态度顽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至死不渝、执迷不悟
【相反词】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同韵词】二三其意、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标奇立异、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前赴后继、断章取意、标新竖异、美人计、兔角牛翼、泫然流涕
【年代】古代
【谜语】忘
【邂逅语】隔墙扔五脏;不见棺材不下泪
【英语】wholeheartedly
【德文】sichmitHautundHaarenjm/etwasverschreiben
【日语】覚悟(かくご)を決(き)める,あくまでもあきらめない,腰(こし)をすえる
【法语】êtrecomplètementabsorbéparuneseulepensée
【教学同步】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施耐庵《智取生辰纲》初中五册·课文·17
【成语故事】河南府尹李彦实与女儿玉英相依为命,由于被人诬陷,他向刘员外借十两银子前去受审。刘员外借此逼玉英嫁给他。玉英在尼姑庵与进京赶考的张晋卿私订终身,张生考中归来任洛阳县令,玉英让他还掉刘员外的债才能死心塌地地生活
【成语示例】那呆子纵身跳起,口里絮絮叨叨的,挑着担子,只得死心塌地,跟着前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
【其它使用】
◎ 当日本人有意拉张敬尧出来组织政府时,这个在军阀混战中曾独霸一方、野心勃勃的人,竟不甘寂寞,寻求东山再起,死心塌地的当了日本人的走狗。
◎ 给宣布罪状的"黑狗"还多着呢,哪一个是死心塌地的汉奸,哪一个是胁从分子,布告上都写的一清二楚,"如能翻然改悔,本府当宽大为怀,不究既往,予以自新机会。
◎ 他总是因为某人的某一句话而决定去死心塌地地爱这个人并且坚信能爱她一生,这是他的问题。
◎ 小米说你忘了那几个夜晚了?她的声音充满了讥讽,你那么柔情蜜意,技意不凡,我才明白为什么张猫那么死心塌地跟定了你。
◎ 姜老太太可以一句话决定出身微贱的曹七巧作了"正头奶奶",好教她死心塌地服侍残废公子。
◎ 确确实实是一大群人跪在那里,而且都双手支地,跪得那么虔诚,跪得那么死心塌地!
◎ 真是死心塌地地与党与人民为敌。
◎ 他和崔成恋爱时,那时崔成是名国旗手,她爱得死心塌地,海枯石烂。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成语故事按兵不动成语故事
【拼音】n bīng b d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
【结构】兼语式
【近义词】以逸待劳、裹足不前
【相反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同韵词】诳时惑众、兴戎动众、省吃细用、言必有中、一心两用、厚栋任重、恩威并重、行师动众、调词架讼、欺世惑众、......
【邂逅语】下象棋不走卒
【年代】古代
【灯谜】休战
【造句】在探清敌人的虚实之前,我军还是先按兵不动。
【故事】: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成语故事蓝田生玉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书.诸葛烙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三国时,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字子瑜。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ke),从小聪明伶俐,口才极好,善于言辞,孙权对这孩子很宠爱。
有一次,孙权在朝廷设宴,六岁的诸葛恪随父参加。诸葛瑾的脸长得特别长,孙权想开他的玩笑,乘着酒兴,命人牵来一头毛驴,在驴的长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借以讥讽诸葛瑾脸长似驴。众人见了,捧腹大笑,诸葛瑾也感到很尴尬。诸葛恪见了,走到孙权席前,跪请添写二字。孙权命人将笔拿来给他。诸葛恪在诸葛子瑜四字后面添写了之驴二字,这样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满座大臣见了无不惊讶叹服,孙权见诸葛恪如此机敏,十分高兴,当场把毛驴赏赐给他。
又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亮相比,到底是谁高明?诸葛恪答道:我父亲高明。
孙权要他说出因由,他不假思索地说:我父亲懂得事奉明主,而我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当然是我父亲高明。
孙权对诸葛瑾说道:人们都说蓝田生美玉,名门生贤良,真是名不虚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