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貉的智慧

动物世界里一直奉行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极少有不同种类的动物能够在同一个洞穴里共同居住并且相安无事的。例如松鼠、桦鼠和飞鼠虽都是鼠类,又都栖息在树上,但却是物不以类聚,老死也不相往来的。更有甚者,即使是同类,为占领或扩充生存领地,也进行着永无休止的血腥争斗和杀戮。

而貉与獾却破了这个例,它们不仅不同宗同源,更非沾亲带故,属于两类迥异不同的动物,不但能在同一个洞穴里生活,而且从未因磨擦而争斗和厮咬,否则它们不是敬而远之就是厌而避之了。

貉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如果你在河谷、草原或靠近溪流、河、湖附近的树林中,遇见一种似狐但小,口部及耳均短,四肢也细短,两颊橫生淡色长毛,头面两侧有明显的八字形黑纹,背棕黑或带桔黄色的小动物,这就是貉(也叫狸或貉子)了。

貉善游泳,能在水中吃到些鱼、蚌、虾等,在岸上也能捕到一些鼠和蛙之类的小动物,饥肠辘辘时也寻些浆果植物吃。但它们的本领有限,尤其不擅挖掘洞穴。可它们常常看好獾子的家,每到数九寒天的冬季,貉无处安身避寒时常光顾獾子洞。

不知是因长相或是气味相近,还是因为獾子天生有副菩萨的慈悲和怜悯心肠,当貉哆哆嗦嗦带着一身寒气推开獾子家洞口的积雪时,獾子并不反感地驱逐它,反而友好地留它长时期在洞内栖居,直到捱过漫长的冬季。貉的皮毛美观防水和耐寒,貉绒最为名贵,七八十年代东北林区曾流行过戴貉皮棉帽。为此,过去有的猎人常用浓烟熏洞法将獾子与貉一窝端。

有时深秋或初冬时节,獾子一家忙着打洞筑巢,貉在附近活动发现后,竟也衔些枯草树叶帮忙,这在其它动物中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也有貉甘愿做“土车子”一说,即貉仰躺着,任獾子从洞里往身上堆土,然后叨着它蓬松的尾巴向外运土,故称“土车子”。我想,能够做到如此的“相濡以沫”、“共筑和谐”,这里蕴含的不仅是獾子的宽容,还有貉善于与其和谐相处的勇气和智慧吧。

睡前故事貉的爱情

我是一只貉。

我一出生的时候,就被关在锈迹斑斑的铁笼子里。我不知道自己是第几只被关在这个笼子里的貉,更无法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每天,我都蹲在笼子里孤独地守望着日出日落。

那一天,另一只貉被关进我旁边那个闲置的铁笼子里。她惊恐地缩成一团,瘦小的身躯像一团脏兮兮的乱麻。我同情地问她:“你从哪里来,为什么会被关进这里呢?”她哭了,哭得像我刚被关进来时一样伤心。我明白了,她和我的命运是相同的。

相同的命运,使我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是,我俩除了彼此安慰,再没有更多的话题。因为外面的世界,我俩都一无所知,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铁笼前面的那一片小院。

刚开始,主人总是把喂剩的食物给她。而我因为长得健壮,便得到主人的偏爱。我总会把一点碎肉或骨头啥的藏匿起来,然后用嘴叼着,透过铁笼的洞隙送到她的面前,她总是感动地用舌亲吻我的嘴巴。

几个月之后,她竟然长得像我一样壮实了,那光滑的毛皮像缎子一样,十分漂亮。此时,我才发现自己对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每天,我俩都会隔着笼中的铁丝网,彼此深情地凝视着。

我俩的感情,经常受到铁笼外面那条凶狠大黄狗的威胁和谩骂。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俩感情的发展。在深夜里,我俩隔着铁丝网,将身子依偎到一起,我说:“如果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有多好啊!那样,我可以建一个舒适的窝,然后把你娶进家门。”

她也动情地说:“我想那样的窝一定很温暖——”话没有说完,她就伤心地哭了。

我劝她说,也许以后会有机会的。

那一天机会来了,主人在喂食时,不慎将铁笼的插销碰开了。然后,我趁那条发情的大黄狗外出寻欢的空隙,将铁笼子的门撞开了。然后,我就用牙齿撕咬她铁笼外的插销。我的嘴被铁丝划破了,流着血。我只想把那个铁销打开,然而任凭我怎么努力,它都纹丝不动。

她焦急地催促我说:“你快走吧,不要管我……”

我知道如果不能够将关住她的铁销打开,便会出现两种结果:被主人发现重新关入铁笼,或者被那条大黄狗撕碎。

但是,我怎么能舍下她呢?在我的心中,她比我的生命还要重要。结果,我的行动被主人发现了,他将我重新关入铁笼,而且他还把所有铁笼的插销都做了检查。

我们在铁笼里,一直生长了七个月。

那一天,主人将我们连同笼子一同装上一辆三轮车。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啊,我俩贪婪地张望着外面的天空。主人将我们带到一个市场上,很快就围上来许多人,他们在谈论着价钱。

此时,我才感觉到这个市场上空弥漫着浓浓的血腥气。而在附近一些架子上,居然挂着很多我的同类的毛皮,还有狐狸的。架子下的一些竹筐里,盛着很多已被剥去毛皮的貉与狐狸的尸体。

蓦然,我们预感到了未来的命运,她的身子剧烈颤抖起来。

一个扎头巾的妇女,打开关她的铁笼,一把揪住她的尾巴,随即将她高高抛起,重重地跌倒在地上。她来不及呼喊一声,女人手中的木棒已狠狠落在她的额头上。鲜红的血水从她的鼻尖涌出来,她用无助和痛苦的眼神望着我,流出两行眼泪。

随即,一个持利刃的男子,在她的后肢处比划了几下,“吱啦——”一声,皮毛与她的后肢分开。她竭尽全力扭回头,看了我一眼。

毛皮从她的身上全部剥离。她那红彤彤的,散发着热气的肉体被扔进一个竹筐。我在笼子里疯狂呼喊着她,但是我知道她再也听不到了。

我知道,两只貉的爱情,在人类的眼里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我咬断了自己的舌,尔后,用流满血水的嘴巴将自己的皮毛撕裂开来。

周围的人惊诧地喊道:“你们看,那只貉疯了!”

在我倒下的一瞬间,我隐约听到有人在叹息:“这是一张上等的毛皮,值几百块呵,就这么废了!……”

意林札记

如果说动物可以控诉人的罪恶,本文就是一篇血泪控诉状。在人的世界里,“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被奉为信条,“一丘之貉”这个词更是将貉的尊严打入地狱。本文则反弹琵琶,将貉的爱情写出了色彩,泼墨之处让人动容。文章结尾处人的叹息,则让人感觉到心寒。

等公熊离开后,他也负疚地离开了森林,连捕熊夹子也不要了。

成语故事按兵不动成语故事

【拼音】n bīng b d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

【结构】兼语式

【近义词】以逸待劳、裹足不前

【相反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同韵词】诳时惑众、兴戎动众、省吃细用、言必有中、一心两用、厚栋任重、恩威并重、行师动众、调词架讼、欺世惑众、......

【邂逅语】下象棋不走卒

【年代】古代

【灯谜】休战

【造句】在探清敌人的虚实之前,我军还是先按兵不动。

【故事】: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成语故事蓝田生玉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书.诸葛烙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三国时,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字子瑜。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ke),从小聪明伶俐,口才极好,善于言辞,孙权对这孩子很宠爱。

有一次,孙权在朝廷设宴,六岁的诸葛恪随父参加。诸葛瑾的脸长得特别长,孙权想开他的玩笑,乘着酒兴,命人牵来一头毛驴,在驴的长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借以讥讽诸葛瑾脸长似驴。众人见了,捧腹大笑,诸葛瑾也感到很尴尬。诸葛恪见了,走到孙权席前,跪请添写二字。孙权命人将笔拿来给他。诸葛恪在诸葛子瑜四字后面添写了之驴二字,这样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满座大臣见了无不惊讶叹服,孙权见诸葛恪如此机敏,十分高兴,当场把毛驴赏赐给他。

又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亮相比,到底是谁高明?诸葛恪答道:我父亲高明。

孙权要他说出因由,他不假思索地说:我父亲懂得事奉明主,而我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当然是我父亲高明。

孙权对诸葛瑾说道:人们都说蓝田生美玉,名门生贤良,真是名不虚传呀!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时光箱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时光女神。她把人们丢失的记忆和时间装在一个个精美别致的箱子里,然后扔到深不见底的时光峡谷。而在人世上,有一个名叫埃里克的男人,时光女神也..

臧仓小人的故事

成语故事臧仓小人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他听说鲁平公要去..

耕前锄后的故事

成语故事耕前锄后的故事他幼年时,家境贫寒,勤奋苦读诗书。成年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他不图荣华富贵,厌恶官场黑暗,同情人民疾苦。..

至死不悟的故事

成语故事至死不悟的故事出处《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麋》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

臧毂亡羊的故事

成语故事臧毂亡羊的故事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

蕉鹿自欺的故事

成语故事蕉鹿自欺的故事《列子·周穆王》卷三:“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

蓬莱仙境的故事

成语故事蓬莱仙境的故事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光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

袒腹东床的故事

成语故事袒腹东床的故事袒腹东床这一典故在《世说新语》和《晋书,王羲之传》上均有记载。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

虎口余生的故事

成语故事虎口余生的故事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

见卵求鸡的故事

成语故事见卵求鸡的故事〖解释〗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出处〗《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

诟如不闻的故事

成语故事诟如不闻的故事宋仁宗时期,河南人富弼为人气量很大,遇到别人辱骂他时,他好像没听见一样。旁人对他说有人指名骂他,他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别人不..

误付洪乔的故事

成语故事误付洪乔的故事成语误付洪乔发音wùfùhóngqiáo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

败军之将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

成语故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

赤膊上阵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

近水楼台的故事

成语故事近水楼台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他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后来,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

车载斗量的故事

成语故事车载斗量《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故事: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才被晋统..

道听途说的故事

成语故事道听途说的故事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

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

成语故事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

钱可通神的故事

成语故事钱可通神的故事唐代宗李豫时,左仆射张延赏了解一件重大冤案,叫狱吏十天内了结。没想到第二天公案上有个帖子要求三万贯不过问此案。他气愤地要求尽..

金石为开的故事

成语故事金石为开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

门可罗雀的故事

成语故事门可罗雀的故事汲黯是武帝时的一位名臣。他当官时,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后来他辞去官职,回家静养。清晨,他打扫庭院。中午,他打开大门,..

锦囊妙句的故事

成语故事锦囊妙句的故事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

问一得三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一得三的故事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

闭门造车的故事

成语故事闭门造车的故事原文“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宋朱熹《〈四书〉或问》卷..

捋虎须的故事

成语故事捋虎须的故事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

问道于盲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道于盲的故事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愈,是所..

顽石点头的故事

成语故事顽石点头的故事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

青出于兰的故事

成语故事青出于兰的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

颐指气使的故事

成语故事颐指气使的故事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