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东汉末期,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

这时,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专程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就在这间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 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 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 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 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 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 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 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 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 心求才的意思。

经典童话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华夏各地都在构兵。每一股权势都想强大本身,成为国度的独一统治者。此中有位鸣刘备的英雄,他望到国度分崩离析,苍生被战争熬煎,很想创建一个能让苍生安身立命、没有战乱的国度。可是,刘备的权势很亏弱,他身旁只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好兄弟

时光箱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时光女神。她把人们丢失的记忆和时间装在一个个精美别致的箱子里,然后扔到深不见底的时光峡谷。而在人世上,有一个名叫埃里克的男人,时光女神也..

臧仓小人的故事

成语故事臧仓小人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他听说鲁平公要去..

耕前锄后的故事

成语故事耕前锄后的故事他幼年时,家境贫寒,勤奋苦读诗书。成年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他不图荣华富贵,厌恶官场黑暗,同情人民疾苦。..

至死不悟的故事

成语故事至死不悟的故事出处《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麋》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

臧毂亡羊的故事

成语故事臧毂亡羊的故事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

蕉鹿自欺的故事

成语故事蕉鹿自欺的故事《列子·周穆王》卷三:“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

蓬莱仙境的故事

成语故事蓬莱仙境的故事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光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

袒腹东床的故事

成语故事袒腹东床的故事袒腹东床这一典故在《世说新语》和《晋书,王羲之传》上均有记载。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

虎口余生的故事

成语故事虎口余生的故事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

见卵求鸡的故事

成语故事见卵求鸡的故事〖解释〗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出处〗《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

诟如不闻的故事

成语故事诟如不闻的故事宋仁宗时期,河南人富弼为人气量很大,遇到别人辱骂他时,他好像没听见一样。旁人对他说有人指名骂他,他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别人不..

误付洪乔的故事

成语故事误付洪乔的故事成语误付洪乔发音wùfùhóngqiáo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

败军之将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

成语故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

赤膊上阵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

近水楼台的故事

成语故事近水楼台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他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后来,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

车载斗量的故事

成语故事车载斗量《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故事: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才被晋统..

道听途说的故事

成语故事道听途说的故事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

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

成语故事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

钱可通神的故事

成语故事钱可通神的故事唐代宗李豫时,左仆射张延赏了解一件重大冤案,叫狱吏十天内了结。没想到第二天公案上有个帖子要求三万贯不过问此案。他气愤地要求尽..

金石为开的故事

成语故事金石为开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

门可罗雀的故事

成语故事门可罗雀的故事汲黯是武帝时的一位名臣。他当官时,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后来他辞去官职,回家静养。清晨,他打扫庭院。中午,他打开大门,..

锦囊妙句的故事

成语故事锦囊妙句的故事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

问一得三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一得三的故事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

闭门造车的故事

成语故事闭门造车的故事原文“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宋朱熹《〈四书〉或问》卷..

捋虎须的故事

成语故事捋虎须的故事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

问道于盲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道于盲的故事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愈,是所..

顽石点头的故事

成语故事顽石点头的故事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

青出于兰的故事

成语故事青出于兰的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

颐指气使的故事

成语故事颐指气使的故事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