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诈不如拙诚
成语故事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当时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成人肉羹送给他。乐羊就坐在军帐内端着肉羹喝了起来,一杯全喝完了。乐羊攻占中山国之后,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他的战功,却怀疑起他的心地来。
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秦西巴发现一只大鹿跟在后面不停的哀号,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孟孙气得将秦西巴赶走了,一年后又把他找回来当太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是有罪的,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不妥当吧?孟孙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鹿都生怜悯之心,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最放心了。
所以汉代刘向说巧诈不如拙诚。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巴西虽然有罪却得到了信任,这是个仁义不仁义的问题。
(出自《刘向说苑贵德》)
成语故事一代不如一代
古代一个有钱人家养了很多鸟,一个朋友来拜访,见白鹤就问养鸟人是什么鸟。养鸟人骗他是尖嘴老鸦,再问淘河,养鸟人说是尖嘴老鸦的儿子,又问白鹭,养鸟人骗他这是尖嘴老鸦的孙子。这人自我感慨地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一代不如一代 的意思是:〖解释〗代:父子相继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意率兵前去抗击敌人。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我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宣帝见赵充国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于是问赵充国: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上的事难以遥测,我愿先到金城(今兰州市西北)去,察看情况后才能提出作战方略。羌族虽说是人数较少的民族,但它背叛朝廷,是叛逆行为,注定会失败的,请陛下相信我能担当此任,你就不必担忧了。宣帝听他这么一说,含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的内部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团结大多数西羌人的策略,上奏皇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变为成语。当赵充国告老请退,皇帝赐予安车驷马,免官归第。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二月赵充国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
《汉书赵充国传》
【求解驿站】听到人家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活学活用】早就听说斯德哥尔摩风景好,这次去,真是~,果然景色如画。
【妙语点拨】赵充国善于治军,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羌人入侵一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策略,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再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像赵充国一样,调查研究后再下结论。谨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近义】耳闻不如目见
成语故事恭敬不如从命
很久以前,有一个刚过门的新媳妇。虽然她贤惠勤劳,但是公公婆婆总是看她不顺眼,不满意她的所作所为。
有一年的冬天,婆婆突然要这个儿媳妇给她做笋汤喝。儿媳妇一边答应着一边就给婆婆做,一会儿工夫就给婆婆做好了,并送到了饭桌上。另一个儿媳对此感到十分奇怪,问她说:现在是寒冬腊月,哪来的嫩笋啊?这个媳妇说:我先答应着,以恭敬顺从来避免婆婆的责骂罢了。确实没有地方能找到嫩笋啊,这是我很早以前就储藏好的笋。不久,婆婆听到了这番话,觉得自己以前对这个儿媳妇确实太不公正了,于是就改变态度,开始对她怜爱有加。从此婆媳关系越来越好,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根据这个事,当地的人编了个顺口溜:腊月煮笋羹,大人道便是;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后来,前两句被省略,后两句留下来,成了谚语,意思是说:对一个人表示恭敬,不如顺从他的意思;接受一个人的教训,不如顺从他的要求。
再后来,恭敬不如从命就成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与其态度谦恭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常用作表示接受对方款待或者馈(ku)赠时的应酬(chu)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