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边上,从前有一个杏花村,杏花村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名叫杏婵。

杏婵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树林里的草地上放牛。这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的杏子落下来,刚好落在杏婵脚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进嘴巴去吃,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说话:“小姑娘,小姑娘,别咬,放了我。”

杏婵看看四周,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是谁在和她说话呢,她心里惊疑,手一松,杏子就掉一地来。说也奇怪,那杏子竟变成了一个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来是杏仙出来啦!

杏仙从头上拔下一支光彩夺目的金钗,交到杏婵的手里,笑咪咪地对她说:“勤劳好心的小姑娘,送给你这支金钗吧。等你碰到急难的时候,只要敲敲金钗,叫三声杏仙,我就会来帮助你的。”说完,杏仙就又变成一个顶大顶红的杏子飞到树上去了。

杏婵长大后,嫁给宋老爹的第九个儿子做媳妇。她嫁到宋家,小两口过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欢她。别样都好,只是家里人多心不齐。你要往东,他要往西;你要吃甜,他要吃咸。公公是老实人,管不了九个又长又大的儿子;婆婆好说话,也做不了媳妇们的主。杏婵见公公平时谋虑的事情多,常提个一言半语,她的主意,总是又对又好。若是婆婆忘了什么,她也都想得起来。因此,公婆有事都爱和她商量。

这一来,却惹得那八个媳妇不高兴,以为公婆偏疼小婶子,她们就暗地里嘀咕起来。

一天,轮到杏婵做饭了。她刚煮好一镬饭、一镬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厨房门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个鞋样。她刚一出去,二嫂子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灶洞里加了几块大木柴,又往豆腐里撒了几把盐。等到杏婵回厨房的时候,只闻得一阵扑鼻的焦味,揭开饭镬盖看看,一镬好饭都烧焦了。再掀起菜镬盖,尝尝豆腐的味道咸得发苦。她一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却一声不响地往饭镬里加上勺水,煮成一镬镬焦粥;又往豆腐镬里加了些水,调些菱粉,煮成了一镬豆腐羹。开饭的时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来了,伢儿们也忙着搬桌子板凳。八个嫂嫂站在一边,挤眉弄眼地等着吃焦糊饭、咸豆腐,看笑话儿。这当儿,杏婵笑吟吟地端出了饭菜来,对大家说:“天气热,我给大家煮了镬焦粥,好解解渴。这老豆腐大家也吃腻了,我变个法子,煮成豆腐羹让大家换换口味。”

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一家人都吃得高兴起来,一边吃,一边夸那豆腐羹味道好,说那镬焦粥又香又解渴,把两镬子饭菜吃得精光。

经过这一回,嫂嫂们也真心佩服杏婵了,又看她敬重公婆,体贴丈夫,待人和气,就公推她来当这个家,让年老的公婆把担子松一松。

杏婵当家以后,从来也不拿大,有事总是和大家商量,把一切田里事、家务事都安排得停停当当的。那九个弟兄专做地里的生活,家里事一点也不要他们操心。家里头,妯娌九个,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每天把饭食安排得好好的。婆婆专管那些幼小的伢儿,公公专管上街赶集。那大一些的伢儿,放牛、割草、砍柴、拾粪,也都有事做。这样,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来,房屋也翻了新。

杏婵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从不厚这个薄那个,总是人人都有份。全家老小,老人爱小辈,小辈敬老人;弟兄间,妯娌间,也都和和气气,连那小伢儿们也都变得乖了。

杏婵又最乐意帮助人家,邻居们缺少柴米、用具的时候,她总是不等人家开口就借给他们。所以,周围村庄里的人们,都敬佩杏婵。人们教训起女儿媳妇来,总是说:“你看看人家杏婵!”

你了夸杏婵,我也夸杏婵,传来传去,皇宫里的皇帝也得知了。皇帝不信真会有这么能干的媳妇,就派一个钦差大臣,送一粒杏仁去给宋老爹一家人吃,看看杏婵拿它怎么办。

宋老爹一家人听了圣旨,都惊呆了。只有杏婵不慌不忙地从钦差大臣手中接过杏仁,说道:“钦差大人,辛苦了。请在堂屋里坐坐,看我们一家吃了这杏仁再走吧。”

杏婵搬来砖头,当场在堂屋里迭起一座灶,灶上安一口大镬,烧了满满的一镬滚水。她把杏仁放在镬里煮烂了,又往镬里加了一些红糖,就一勺一勺盛起来。哈!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匀匀地每人一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

钦差大臣回报了皇帝,还说:“这杏婵不但聪明能干,而且是个天仙般的美人哩!”皇帝听说有这么一个美人,就不管三七二一,叫钦差大臣带上三千御林军,去把杏婵抢进宫来。

这一大群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西湖过,把宋老爹的屋子都团团围住。钦差大臣进屋去宣读圣旨,宋老爹一家人都哭叫起来了:妇女伢儿们牵着杏婵的袖子裙子啼哭,男人们七嘴八舌地和钦差大臣说理争吵,乱嘈嘈地闹成一片。杏婵双手拦住了家里人,向钦差大臣说:“请你们在门外稍等一会儿,让我收拾收拾,换身衣裳就随你动身。”

杏婵走进房里,从头上拔下我金钗,在桌沿上敲敲,叫了三声“杏仙”。杏仙就站在她面前了。她就向杏仙说:“杏仙啊,现在我到了急难的时刻,请你帮助我吧!”

杏仙说:“好,让我把你的家搬到西湖的底下去,永远过平安的日子吧!”

杏婵点点头。杏仙把袖子轻轻一拂就呼呼地刮起狂风来,把宋老爹全家从口,连带着房屋、牛羊、农具……统统都吹进西湖里去了。

狂风把钦差大臣和三千御林军吹得七零八落。等到风平浪静,他们赶到湖边去看时,还望见一根烟囱露在湖面上呢!一会儿,烟囱也不见了,宋老爹一家就这样安安稳稳地沉到西湖底下去了。

自从杏婵他们搬到湖底,邻居常常惦记着他们。有一个邻居想试试看,他们是不是还在湖底下活着,就在湖边喊了一声杏婵,向她借一张耕田的犁。过一歇歇辰光,真的有一张犁浮上水面来啦。以后,村里人缺少什么物件应用,就用这方法向湖底去借。若是外地来的陌生人,游西湖走乏了想歇歇力,也只要向杏婵讲一声,马上就会有桌椅板凳浮上来给你坐。这样过了许多年。有一次,不知是哪个贪心的人借了杏婵家四条板凳,竟搬回自己家去。大概是杏婵生了气,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不能向湖里借到东西了。

时光箱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时光女神。她把人们丢失的记忆和时间装在一个个精美别致的箱子里,然后扔到深不见底的时光峡谷。而在人世上,有一个名叫埃里克的男人,时光女神也..

臧仓小人的故事

成语故事臧仓小人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他听说鲁平公要去..

耕前锄后的故事

成语故事耕前锄后的故事他幼年时,家境贫寒,勤奋苦读诗书。成年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他不图荣华富贵,厌恶官场黑暗,同情人民疾苦。..

至死不悟的故事

成语故事至死不悟的故事出处《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麋》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

臧毂亡羊的故事

成语故事臧毂亡羊的故事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

蕉鹿自欺的故事

成语故事蕉鹿自欺的故事《列子·周穆王》卷三:“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

蓬莱仙境的故事

成语故事蓬莱仙境的故事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光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

袒腹东床的故事

成语故事袒腹东床的故事袒腹东床这一典故在《世说新语》和《晋书,王羲之传》上均有记载。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

虎口余生的故事

成语故事虎口余生的故事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

见卵求鸡的故事

成语故事见卵求鸡的故事〖解释〗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出处〗《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

诟如不闻的故事

成语故事诟如不闻的故事宋仁宗时期,河南人富弼为人气量很大,遇到别人辱骂他时,他好像没听见一样。旁人对他说有人指名骂他,他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别人不..

误付洪乔的故事

成语故事误付洪乔的故事成语误付洪乔发音wùfùhóngqiáo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

败军之将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

成语故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

赤膊上阵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

近水楼台的故事

成语故事近水楼台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他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后来,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

车载斗量的故事

成语故事车载斗量《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故事: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才被晋统..

道听途说的故事

成语故事道听途说的故事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

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

成语故事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

钱可通神的故事

成语故事钱可通神的故事唐代宗李豫时,左仆射张延赏了解一件重大冤案,叫狱吏十天内了结。没想到第二天公案上有个帖子要求三万贯不过问此案。他气愤地要求尽..

金石为开的故事

成语故事金石为开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

门可罗雀的故事

成语故事门可罗雀的故事汲黯是武帝时的一位名臣。他当官时,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后来他辞去官职,回家静养。清晨,他打扫庭院。中午,他打开大门,..

锦囊妙句的故事

成语故事锦囊妙句的故事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

问一得三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一得三的故事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

闭门造车的故事

成语故事闭门造车的故事原文“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宋朱熹《〈四书〉或问》卷..

捋虎须的故事

成语故事捋虎须的故事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

问道于盲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道于盲的故事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愈,是所..

顽石点头的故事

成语故事顽石点头的故事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

青出于兰的故事

成语故事青出于兰的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

颐指气使的故事

成语故事颐指气使的故事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