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鸡的聚宝盆
睡前故事小公鸡的聚宝盆
有一只名叫小黑的小公鸡,他有两个要好的小伙伴小白和小黄。
小黑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树林里刨土找虫子吃。他们无论谁刨到几条虫子,都忘不了招呼大家来一起分享。虽然每天找到的虫子不是很多,甚至有时候还要挨饿,但他们过得很快乐。
一天,小黑正在大树下找虫子,一只乌鸦蹲在树上小声对他说:“喂,小公鸡,你这样忙忙活活地半天也找不了几条虫子,多辛苦啊!南边有一座神山,山上有一只神鸟,神鸟有一个聚宝盆,聚宝盆里有永远吃不完的小米。如果你去神山把聚宝盆要来,你就不用每天这么辛苦啦!”
小黑一听,顾不上和伙伴们打招呼,急急忙忙向神山跑去。
小黑历尽艰险爬到山上。山上果然有一只神鸟,神鸟果然有一个盛着小米的聚宝盆。不过,神鸟告诉小黑:“这个聚宝盆不能随便给你,你要用你所有的朋友来换取。”
小黑急切地问:“怎么换啊?”
神鸟说:“只要你拿到了我的聚宝盆,你所有的朋友就都会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在朋友和聚宝盆之间,你到底要什么?”
小黑想了想,说:“好,我选择聚宝盆吧!有了它,就有永远吃不完的小米,没有了朋友,我一样会生活得很快乐。”
神鸟把聚宝盆给了小黑,小黑高兴极了,抱着聚宝盆飞快地跑下山。他要让朋友们一起看看神奇的聚宝盆。
可是,小黑回到原来的树林里,发现自己的朋友一个也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乌鸦还蹲在原来的那棵树上,“嘿嘿”地笑:“傻瓜,你找不到你的朋友了,他们都被你换了聚宝盆了!”
“哦,是这样啊!”不能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得到宝贝的快乐,小黑很失望。
小黑有了聚宝盆,真的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刨土找食物了。他什么时候饿了,聚宝盆里总有满满的小米等他吃,这样的日子过得很轻松。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小黑再也找不到从前的快乐啦!他总是忍不住回忆自己和伙伴们在一起生活时那热热闹闹的情景,他常常难过地叹气。
这一天,小黑终于下了决心,他带着聚宝盆重新回到神山,找到神鸟,说:“我把聚宝盆还给你,你把我的朋友还给我吧!”
神鸟笑眯眯地问:“你真的要放弃舒服的生活?你的朋友比你自己舒服的生活更重要吗?”
“是的,我不要聚宝盆,我要我的朋友,我要过我原来的生活。”小黑坚决地说。
“好吧,现在你回去,马上就可以看到你原来的朋友了。”神鸟一挥翅膀,小黑一下子就回到了原来的树林里。
“小黑,你跑到哪儿去了?快过来,我刚刚找到了一些草种子,过来一起吃吧!”小黄亲热地说。
“我找到了一些小虫子,你们都过来吃一点儿!”小白也大声说。
这时,失去了聚宝盆的小黑心里感觉无比幸福。
人生故事聚宝盆
故事发生在大约清末年间。
老张的老爹死了。老张家穷,张老爹在世的时候也是饱一顿、饿一顿的,快死的时候还没能做个饱死鬼两个眼睛睁得大大的,就是不肯闭!隔壁家年龄比较长的老太爷说:“莫不是还没吃饱不肯上路?”张老爹缓缓地动了动眼珠,老张一听,那眼泪就叭叭地往下掉。这年头穷啊,你说能去哪弄东西给自己老爹吃一顿再上路?老张是急得团团转,不得已把求助的目光望向了乡亲,“扑通”一声地跪了下来连连磕头:“各位乡亲,求求你们让我爹好走吧!现在我借你们的东西,以后我就是不吃不喝我也会还上的!”连头都磕破了,老太爷把老张扶起来轻轻地叹了口气:“小张,谁家没有个难的时候,你在这等着!”老太爷向身后的乡亲招了招手,大家各自回家去拿东西去了。过不了一会,大家都陆陆续续地回来了,手上拿的都是自家仅剩不多的粮食,老张含着泪把食物一口口地喂进张老爹的嘴巴里,一边喂一边说:“爹,你老好走吧,乡亲们的恩情儿子不忘记的……”终于张老爹吃饱了,对老张招了招手,老张把耳朵趴在老爹嘴边,只听老爹吃力地说:“梅……梅树下……”话还没说完两只眼睛缓缓地闭上了。老张大叫一声“爹呀!”放声大哭起来。
把老爹下葬后,老张就仔细想了想老爹的话,“梅树下?暗示什么呢?”想了两天,终于想起自家果园有一颗梅树,莫非树下埋着什么不成?老张坐不住了,拿了把铲就朝着果园走去,老张围着梅树转了转就开始往梅树下挖了,还真给他挖出一个东西来。老张拿着盆子看了看,也没看出什么问题来。就想反正家里也用得着,就拿回去用吧!刚回到家里,老张的媳妇看到他拿个盆子就问他从哪里来的,老张就把情况和媳妇这么一说,老张媳妇就把盆子拿在手里看了看,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地叫了一声:“老张,你看!”只见盆底下的边缘写着一段话……老张看完了那段话呼吁了一下:“老伴,这个以后就成了我们家的宝盆了。”不想这句话却被一个人听了去,才有后面的事情发生。
老张家渐渐好了起来,当然,当年乡亲们对他的恩情他也没忘记。他把当时谁拿什么东西给自己记得是一清二楚,家境好了之后是十倍地还给别人。俗话说得好“还钱容易,还情难!”自此以后谁家有个什么时事老张家都义不容辞地帮忙。
这天,老张刚从家里的地里回来,一路上看到乡亲们的眼光看自己怪怪的,老张心里就嘀咕了,不会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了吧?老张就三步跨做两步地往家里赶去,这时迎面走来了隔壁的李婶,李婶看他那么匆忙就随口问:“老张,走那么快干嘛?”
老张搔了搔头发不好意思地说:“我看乡亲看我眼光有点怪怪的,我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了,就想赶回去看看。”
“嗨,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就这个啊?这么跟你说吧,不知道哪个人说的,你们家老头子临死的时候给你留下了一个聚宝盆,是不是真的啊?”李婶神秘地问。
“哪有的事……乱说乱说!”老张忙摆了摆手,就往家里去。
谁知道这事还没完,老张村里有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叫二狗,那天就是他听到了老张夫妇说的话才把这事给传开的,刚开始他还不相信,后来看到老张的家境渐渐地好了起来就心里犯了嘀咕,别不是真的吧?心里就痒了,何不把那聚宝盆给偷过来,以后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这天,老张要到隔壁村去喝喜酒,二狗一看,机会来了!就趁着老张夫妇没回来,就摸黑进了老张家。谁知这老张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想起坏了,家里的鸡圈还没关好,俩人又折了回去。刚走到家门口,老张就发现有点不对劲,家里怎么有动静,不好,遭贼了!老张示意老伴别出声,去找人来帮忙。二狗在老张家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有点泄气了。你说这大半夜的找个东西怎么好找呢?看看也快三更了,老张快回来了,还是下次再找吧,可是刚一转身就傻了眼,为啥?后面站的除了老张夫妇外还有好多乡亲。老张一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不学无术的二狗就说:“我说二狗,我家没值钱的东西给你偷吧?怎么摸到我家里来了?”
二狗一看事情败露了就豁出去了:“你家不是有个聚宝盆?还说没值钱的东西,看到大家日子不好过,你也不拿出来给大家用,太自私了吧?想当年你爹死的时候大家可帮了你不少忙啊,怎么?现在有了好处就自己独吞?”
“你们一直想知道那么盆子是吧!好,那今天就给你们看看。”说完示意老伴去拿。
老张媳妇拿了过来伸给老张,老张摇了摇头指了指老太爷。老太爷拿过来一看,顿时哈哈大笑说:“这哪是什么聚宝盆,这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盆子,只不过它底下倒有一句话。”
大家就好奇地问:“什么话?”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民间故事聚宝盆
明初,潘村街(今明光市潘村镇)来了一户逃荒人家,男的推着一辆独车,车上有一床铺被、几个陶制坛罐和黑粗瓷碗,女人肚子挺得高高的,看样子又有了六、七个月的身子。小车上还坐着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都是男孩,男的姓华,叫华良,女的姓梁,叫梁花,他们是打山东逃荒过来的。夫妇俩在街东的一个财神庙里安了家。这财神庙只是一间丈把长宽无让无窗的破庙,一尊半人高的木雕财神像,长年无人侍奉已歪倒在一边,厚厚的浮灰已糊住了这菩萨的鼻子眼。
华良和梁花一连两天,扫的扫,洗的洗,将小小破庙的地下、墙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山墙头还垒了口露天灶生火做饭,大人叫、小孩闹,嗨!这就成了一个家了。女人家的心细,她修补了神台,洗净上神像,将财神立在台上,扶摆端正,还买了两炷香,一边拱手作揖,一边祈祷着。一家人和财神爷作了伴。
这华良是个庄稼人,耕耙收种、叉把扫帚扬场锨,样样拿得起,还有一身使不完的劲,没几天就被街上潘老保险金家雇为伙计。这梁花虽是个小脚女人,但做得一手好面食,发出的馒头能当球拍,擀出的面条厚薄长宽一刷齐。今晚切的面,明早也不会粘在一块儿。只在潘老爷家露了一手,一个潘村街从南到北已无人不晓了。开始时谁家想吃梁花的手擀面,就上门去请。面擀好了,东家大都送她一碗半碗面粉做工钱,小日子也就凑和着过了。可这梁花是个带身子的女人,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东走西颠的也不太方便。潘太太给出了个点子,她借梁花十斤面粉,让梁花每天在家擀面条,门口摆个摊子,谁家要吃面条就上门来买。就这样,潘村街头从此有了家面点店。那财神庙自从住进了他们家,神台上开始隔三岔五地有人来上香,后来渐渐地香火不断了。
一天夜里,华良睡夜突然醒了,再也睡不着。他爬了起来,推醒了正在熟睡的梁花,说:快醒醒。我刚才做了个梦,梦见在耕田时耕出个大瓦盆,还没等我拾起,过来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说这是个宝盆,若往盆里放粒米,不一会就能变成一盆。用得好,会给人带来幸福;用得不当,会让人家破人亡。还没等我说话,老头就化作一阵烟飘走了。这梦不知是凶是吉?梁花累了一天,本来睡得正香,被丈夫推醒,有点烦,说:管他哩。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说完翻个身又呼呼睡着了。第二天天亮后,东家叫华良套牛耕田。老牛一趟没到头,铁犁翻出了个大瓦盆。华良忙捡起瓦盆,揩去泥,看了看,普通的一个瓦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歇歇后,华良把瓦盆抱回有,交给梁花,高兴地说:昨晚的梦应验了,我耕地还真的耕出了个宝盆。梁花看到丈夫抱回一个盆,翻了个白眼道:你是打着不走牵着倒退。我前两就跟你商量着买个盆回来,你还说家里的盆只有个裂口子,用绳箍一下还能用。今天谁让你买了?是捡着便宜了吧?华良说:昨晚我跟你说梦里的事,你忘了?真是耕田耕出来的,说不定真是个宝盆。梁花接过瓦盆,翻来调去没看出什么特别,以为是丈夫编故事哄人,顺手往桌上一撂,就听当啷一声,发出金属的撞击声。俩口子同时一惊:哎呀!真和普通的盆不一般。华良顺手抓了一把黄豆撂在盆里,只见盆里顿时起了层雾气,不一刻成了满满一盆黄豆。华良高兴得蹦了起来。他把黄豆倒进一只口袋,又抓了一把黄豆放在盆里,不一会又是满一盆;又把盆里的黄豆倒进口袋,仍抓了一把放在盆里,又是满满一盆。就这样一连三盆,华良还要变。梁花冷静下来,阻止住华良说:你把昨晚的梦再细说一遍。华良把昨晚的梦详细重复了一遍以后,盯着梁花问:怎么啦?梁花说:这盆应当用来和面用,咱要靠辛苦持家,不能靠取巧生财,不劳而获。否则这个家会有灾祸。梁花立了条规矩,这盆里除每天和面外,不能往盆里放其他物件。华良向来都是听老婆的,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从那以后,华良还是干他的伙计,梁花还是卖她的面条。不过,现在不用再买面粉了。梁花每天和完一盆面,擀完面条,抓把面粉放在盆里,第二天还是和一盆面,就这样每天都能从盆中变出一盆面来。
有天晚上,华良趁梁花睡下了,悄悄放了一个铜钱在盆里。第二添梁花正在和面做生意,发现盆里满满一盆铜钱。她知道是华良干的,来了气,跑到屋里把华良从被窝里拽了出来,发起了脾气:你是要钱,还是要这一家老小平安?华良憨憨笑着:钱哪有老婆孩子好呢。梁花余气未消:那你干嘛背着我弄这黑心钱?华良说:我根本没想要,不过是好奇想试试。梁花说:那好。你去找工匠,我们就用这钱,把财神庙修复一新,再给财神爷镀个金身。
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华良和梁花攒了不少钱。他们接着财神庙往东盖起了三间像样的房子。华良还是在潘老爷家当伙计,梁花也还是每天和面卖面条。这年,夏蝗成灾,飞蝗蔽天,所到之处,禾麦皆无,十户人家有五户讨饭,路边、山坡的榆树皮都被剥下充饥。这样下去肯定会饿死许多人。梁花和华良商量着,从明日起向灾民发放馒头,每人每天两个。第二天天没亮,梁花就蒸了一锅馒头,倒在一个大盆里,然后拿一个馒头放在聚宝盆里,不一会变作了一盆馒头。如此反复着,天快亮了,雪白的馒头已堆满了一大笾。华良带着大儿子分头在路口向过往讨饭人和贫苦人转告,财神庙梁花向灾民发放馒头。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财神庙前排起了长龙。灾民们手捧着雪白的馒头,对梁花感激不尽。就这样每天在梁花家门前都有成千灾民领食馒头,整个潘村无一人饿死。贫苦人家都说华良和梁花是神仙派下凡间救苦救难的菩萨。那些富户人家中,开始有人注意华良一家了,他们对梁花每天发放馒头感觉蹊跷。百里之内小麦基本绝收,华良家哪来那么多的小麦面?每日发馒头上万个,需要蒸多少锅啊,可怎么不见梁花家烟囱冒烟呢?人们纳闷,好奇,不断增了些猜疑。大老爷们中有问华良的,问他哪来那么多面粉;老太太、小媳妇们有问梁花,问她蒸上万只馒头要多长时间。每当人们问华良时,华良总是憨憨一笑,说:咱媳妇有能耐。每当人们问梁花时,梁花也都笑着说:连锅蒸省时间。潘老爷是个心里做事的。一天他到华良家送工钱,一进门就说:他大嫂子,今年是灾年,你家也是凭手吃饭,天天接济灾民,我估摸着你积攒已用差不多了,今年的钱提前算给你。说着从搭裢里掏出三吊钱放在桌上;同时两眼像是安了轴,四处乱转,一没看到粮垛,二没看到大锅,三没看到大蒸笼。离开华良的家后,潘老爷神乎其神地说梁花是天上下凡的救世菩萨,一盆一笾的大馒头挥手就来,根本不用面粉、不上笼、不生火。
人们越传越神,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一是一睹活菩萨尊容,二是要买几斤梁花亲自擀的面条带回去,说是吃了这面条百病不侵。梁花每天不多不少就做一盆面生意。梁花挣的钱攒着,攒多了,够办一件像样的事了,就全拿了出来。潘村有了像样的蒙馆,那是华良和梁花俩口子捐的款;潘村有座像样的石拱桥,那也是他们俩口子捐的款。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华良和梁花都老了,三个儿子华龙、华虎、华豹也都相继成了家,沿着老房往东,山连山每家三间房。老大在街上开着饭馆,老三在街上开着布店,只有老二华虎继承父业,耕种着家里的十几亩田。因为附近上百里的人都十分敬重梁花,三房媳妇也是对婆婆敬重如神。三个儿子虽各有家业,但仍是同锅舀勺,一个大伙食摊子,三个媳妇不要烧不要弄的,也落得自在。一日梁花突然得了怪病卧床不起,话也不能说,急得华良团团转。一辈子都是梁花指挥这个家,他只能干个呆事,梁花要撒手去了,他也得跟着。梁花最放心不下的是那聚宝盆。她担心三个儿子和三个媳妇得了此物,会贪得无厌。她叫过华良,用手指指盆,比划着手势交待后事。她想说的意思是,老大得饭店产业,老三得布店产业,老二有田种,三个都能过得去,留着这盆不会有好处,不如把它埋入地下,免得惹下祸端。可这华良脑瓜转得慢。他误把梁花的话理解成老大饭店、老三布店都需要钱周转,老二种田每年只需种子,这盆谁也不给,有他管着。
梁花死后,华良分别给了老大、老三每人50锭银子,给了老二一口袋麦种,三个儿子分灶起伙,各过各的了。老二华虎辛勤地耕种着他所得的十几亩地,服侍着老子。老大老三开着他们的店,他们每人得了50锭银子,见老头子跟老二过日子,而老二俩口子只分得一袋麦种,为什么也很乐意,不吭不响?越想越怀疑,是不是老头子另外留了家财给老二。老大老三兄弟俩逼着老头子,问到底留了多少银子给老二?华良被逼得没办法,说出了实话。三个儿子才知道父亲有个聚宝盆。老大想,这聚宝盆要是归了我,天下还有谁比我富呢?老二想,天下哪有不劳而获的美事呢?你今天不劳而获,明天还不知要损失些什么呢!我可不要什么宝盆。老三心想,这聚宝盆不能让老大一人得去。他提出这聚宝盆要三兄弟轮着用才合理。
经过一番争论,才讲定由老大华龙先用聚宝盆,以后每家用一天。老大华龙俩口子乐滋滋地把宝盆抱回家,忙不迭地先把一锭银子放进盆中,不到一刻变成了一盆;倒在地上,再变一盆。就这样两口人不停地忙着,反复地倒着银子,银子越变越多,越堆越高,到了半夜,整个三间屋子全堆满了,这两口子还在不停地变,不停地倒,不停地堆。突然轰地一声,四面墙被挤崩溃了,屋顶塌了下来,两口子都被埋在了银子堆里。老三俩口子半夜没睡,只等天亮过去要聚宝盆,突然听到轰地一响,慌忙跑出来看,只见老大家屋塌了。这时老二和老头子也都听到了响声。两家人一起过来,在倒房的废墟里又扒又抠。老三想找的是宝盆,老二和老头子想的是要救人。这样,一直扒到天亮,老三没找到盆,老二和老头子也没找到人。倒房堆里,除了破砖碎瓦之外,根本扒不到银子,而只是一块块狗头石。这时华良想起了当年的梦,梦里白胡子老头说过:使用不当,会使人家破人亡。这话全应验了。
民间故事聚宝盆
1。神仙相助
明朝时,河北有个姓杜的大户,平时乐善好施、颇有公德。父辈过世后,独子杜承生接手家业,因不善经营,不过三年就家道中落了,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又雪上加霜,一场大火烧掉了仓库,杜承生落魄得有上顿没下顿,老婆秋娥受不了穷跑回了娘家。
这天,杜承生四处找差事却无着落,他饿得前胸贴后背,经过郊外一座废旧的城隍庙时,一头栽倒在地。恍惚中,有个男人说:“可惜啊可惜。”
这男人救醒杜承生将他带回自己的院宅,他五十来岁,仙风道骨的,自称刘居士,杜承生看他衣着谈吐不俗、房屋院落很宽敞,心想:如果能搭上他做个跟班,以后吃饭生计就不愁了。所以当刘居士问他情况时,他大装可怜,一把鼻涕一把泪、添油加醋地说起自己的“不幸”。
刘居士说:“你祖父、父亲当年家业兴旺,怎么到您这就这般境况呢?也罢,你在城隍庙前晕到,说明你有造化,我送你一样宝物。”
刘居士递给杜承生一个半旧的盆,这盆普通脸盆大小,但上面有个盖,看样子有些年头了。杜承生疑惑不已,这不就是个破盆嘛,新盆也不过十文钱,这能是什么宝物?
“别看它旧,它可是聚宝盆,你将它供在那座城隍庙城隍像后,你在里面随便放些什么,七天后再来就有意外收获。你要磕七个头向城隍谢恩。”刘居士一本正经地说。
杜承生半信半疑。刘居士打发他回去,让他坐在一辆窗帘缝死的马车内,刘居士究竟住在哪,杜承生一无所知。刘居士临走前交代他:“记住,聚宝盆不能放金银,放了金银它便会化成烟一去不返,七天内它施法力,这期间你不能来窥视亵渎神灵。”
杜承生把那盆端详半天,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不管如何,去试试又何妨,现在杜承生饥肠辘辘,最想吃十里铺的包子。他趁人不备偷了十里铺一个包子,店主虽然发现了他,但没理会,想必是看他一副可怜相。
忍着将包子一口吞下的欲望,杜承生将包子放置“聚宝盆”中,送到郊外废旧城隍庙城隍像后。这里荒无人烟,城隍庙早年因一场大火被废,官府在别处新盖了庙宇,这儿就荒废下来。
撑到第七天,杜承生再去城隍庙,等他揭开盆盖一看,惊得下巴差点掉下:盆里满满的一盆包子。味道正是十里铺的没错,按说包子七天早馊了,可这盆包子略温新鲜,是才出锅没多久的。
真是天赐宝物啊!杜承生赶紧向城隍磕了十几个头。
杜承生一夜未眠,盯着聚宝盆发呆,这刘居士是什么人?看他的眉眼,莫非是城隍爷复活?若真是仙人相助,那我这辈子可就要出头了。
可惜,刘居士说了盆内不能放金银,目前快秋凉了,他急需一件棉衣。他趁夜黑偷了邻居挂在外面的棉衣,棉衣太大,盆又小,杜承生有点担心。
将棉衣搁置聚宝盆上,七天后再去城隍庙,一件一模一样、成色似乎更新的棉衣出现了。杜承生欣喜若狂,将原来那件棉衣还给邻居,自己复得一件。
2。百变宝盆
自从有了聚宝盆后,杜承生彻底告别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他将肉蛋放进盆中,变出一大盆,然后拿到集市去卖换来银钱,日子越过越好。
当然杜承生有遗憾,卖肉蛋的钱毕竟有限,七天才能出一盆。刘居士说聚宝盆内不能放金银,若不然他现在早成富翁了。
杜承生日子越过越好,有米有肉的,老婆秋娥也就回来了。她端详那聚宝盆说:“相公,有了这宝物,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咱的好日子到了。”
“哪能这般好?神仙说了不能变金银,这些不值钱的物件何时能发财?”
秋娥是个心眼蛮多的婆娘,她眼珠一转:“相公你真傻,世上除了金银,值钱的东西多着呢,例如珍珠。”
说干就干,秋娥拿来珍珠搁入盆中,七天后再去,果然变出了半盆同等质色的珍珠,这些珍珠可比那些日常用品值钱多了,只是以前聚宝盆能变出满满一盆,这回只变出半盆。
半盆珍珠也值不少钱了,杜承生和秋娥将它们卖了,购置了大房子。
聚宝盆原来除了金银,什么值钱的都能变,这个发现让杜承生夫妇兴奋得夜夜睡不着觉,如此下去,财源滚滚的好日子不得像破堤的洪水一样,拦都拦不住?
秋娥将她母亲压箱底的百年老参偷出来,聚宝盆七天后给变出了十根,这老参一根值五两银子,要发大财了。
杜承生乐得手舞足蹈,向城隍像磕头如捣蒜。秋娥却不高兴:“这宝物怎么越变越少啦?这几根老参只盖住盆底。”
莫非聚宝盆变值钱的东西它就法力有限?或是不间断地连续施法,累了?夫妻二人忧心起来,要趁着聚宝盆还能变出东西,赶紧变出最有用的东西来。
世间什么东西最有用?暂时想不出来。因担心聚宝盆不间断地“发功”会劳累,他们将盆藏了起来,让它休养恢复元气。这期间,秋娥用珍珠换来的钱帮丈夫谋了个差事,她认为男人再有钱也不能整天游手好闲,得有事做。
杜承生读过几年书,他谋来的差事是在官衙给师爷打杂。看县官们威风八面、呼风唤雨,下属百姓毕恭毕敬,杜承生心生嫉妒,心想:聚宝盆若能让他做官多好。
3。贪心惹祸
这天,师爷随县太爷外出公干,将内府杂事交给杜承生,他专门交代:“密室内存放县爷的官印,可要看好了,若有闪失拿你是问。”
官印!杜承生灵光一闪:自己若有了官印,就可以假造通行路牌、商户文书,许多人行贿不就是为了能盖上那红印吗?官印用处太大了,他大可从中盈利。
官印的材质是稀有黄玉,雕刻非得宫廷手艺,民间凡人无法临摹,但聚宝盆是神物,一定能变成一模一样的官印来。杜承生和秋娥又兴奋得一夜未眠。七天后,城隍庙内的聚宝盆果然变出了一模一样的官印,虽然只变出一枚,也足够杜承生用的。
真是上天厚爱啊。秋娥说:“神仙说宝物变幻期间不能偷窥,我想他只对你要求,没有要求过我,我便悄悄守候在城隍庙附近,发现一仙风道骨的老者与两名男人进去过。”
听妻子说那老者的模样,正是刘居士,这刘居士果然就是城隍爷化身。杜承生赶紧在家里供起了城隍像,整天香火不断。
待县太爷和师爷回来,官印完好无损地躺在原处。杜承生假装若无其事,其实兴奋得都快尿了裤子。
杜承生正做着官印发财的美梦,没等他启用,就被衙役给逮了去,县太爷大发雷霆:“杜承生,你是不是偷了爷的官印?从实招来!”
仗着对聚宝盆法力的自信,杜承生死不承认,县太爷将那枚黄玉官印往白纸上盖出红印,指给他看:“你看,这是什么字?”
杜承生一看,惊呆了,那分明是“贪得无厌”四个字,当时两印一模一样,杜承生拿错了,印文是倒刻的,且是繁体文,他一时疏忽也没细看。
杀威棍还没打下来,杜承生就全部招认了,为了救命,他告诉县太爷聚宝盆的秘密,希望能宽恕自己。县太爷其实也是贪官,他眼睛一眯,摸着山羊胡子说:“行,如果聚宝盆真能变出宝贝来,我就放了你。”
七天后,杜承生的希望落空了,县太爷大骂:“他妈的什么破盆,七天了什么也没变出来,只变出几只臭虫。”
杜承生被发配充军,秋娥哭了几天,收拾细软再次跑回了娘家。充军路上,杜承生感叹:若不是得了聚宝盆,自己虽然有上顿没下顿,好歹也有人身自由,不会沦为阶下囚。真是福兮祸兮、贪心惹祸啊。
在充军的戈壁荒滩上,杜承生被军卒鞭打、整日劳作苦力,更是有上顿没下顿,一场恶疾下来,几乎要了他的性命。
病得恍恍惚惚中,刘居士又出现了:“可惜啊可惜,你祖父父亲都是助人行善、为人正直的好人,却有你这个不肖子孙,他们曾有恩于我,我本意想助你以回报恩人,却不料害了你。”
几天后,杜承生病被治愈,放了出来,军卒长说:“是个有脸面的贵人救了你,你小子命真好。”
那贵人是谁?军卒长也不知道,只知道连知府都惊动了,可见那人势力非同一般。
杜承生回家后,那个给他带来好运和灾难的聚宝盆再也没有出现过。其实,只有刘居士自己知道:世间哪有什么聚宝盆?他只不过不想泄露身份,为帮助恩人之子,才假装神仙帮杜承生完成心愿,盆里“变”出来的东西,都是他私人赠予的。
哪知杜承生贪欲膨胀,心思越来越歪,最后落了个身陷囹圄的下场。
民间故事聚宝盆奇案
荒郊客栈,重病老人神秘失踪;利令智昏,知府断案忠奸难辨。瘟疫突发,死伤无数,起因尽在那桩——
明朝初年,朱元璋建都南京。由于多年战乱,南京城残破不堪。苏州巨富沈万三慷慨解囊,斥巨资修复半座南京城墙,轰动天下。由此也引起朱元璋不满,以“莫须有”之罪名将沈万三发配云南。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始终不放心,几经考虑还是将沈万三在云南秘密赐死,一家老少全部下狱。
相传,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无论何物只要放入盆内,都可变成金银。沈万三的巨额财富由此而来……
1。荒郊客栈
云南边陲,茶马古道。
一个年轻人搀扶着一个病歪歪的老人,还扛着行李,吃力地走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此时已近黄昏,前方出现一家客栈,年轻人兴奋地指给老人:“师父快看,是客栈!看来今晚咱们不用再露宿街头了!”
老人咳嗽两声,生气地说:“小武,这一路之上数落你多少次了,我们要以父子相称。”
“爹爹教训得是,孩儿记下了。”那个叫小武的年轻人嬉皮笑脸地答道。
走进客栈大堂,一个掌柜模样的人迎了出来,吃惊地看着他们,起身说道:“请问两位客官是要住店?”
“废话,来你这里当然是住店喽。”小武答道。一转眼,看见门口蹲着一只看门狗,吐着舌头,眼巴巴地望着他们。小武顿生怜爱之意,从身上掏出一把大枣,丢给了小狗:“让你也尝尝俺们山东的大枣。”
大掌柜将两位客人安排到二楼的天字一号房间。店小二热情地打着招呼,伸手就要帮小武提行李。小武没提防,行李箱子一下就被拉开,只见一个精美的青花瓷盆滚落下来。幸亏店小二眼明手快,及时接住了瓷盆。
“这个盆很眼熟呀,好像是……”店小二惊讶地看着大掌柜,示意他快来瞧瞧。小武见势不妙,赶紧将花盆夺了过来:“看什么看,难道你这里是黑店,想抢劫不成?”
“误会,误会。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哪里来的黑店?”大掌柜赔着笑,亲自送这一老一少进了客房。店小二早已将房间打扫干净,扶老人上床休息。经过一番交谈,得知这两人是山东人,此行是为了游览云南的名山大川而来,没想到道路崎岖,走错了方向,误入这荒山野岭之中。
在交谈中,大掌柜的眼睛一直朝装有花盆的行李箱瞟来瞟去,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问道:“请问二位,不知这花盆是从何处得来的?”
“是我从附近乡邻手中购得,看样子有些年头,于是就买下了。”老人气喘吁吁地说道,说完又猛咳嗽了几声。
小武问附近有没有大夫,大掌柜说道:“这位小哥实在好笑,这方圆百里荒无人烟,只有我这一处小店,哪里有什么大夫?好在家父生前倒是通些医术,我随家父也多少学了些皮毛,如不嫌弃,我愿意给老人家把一把脉。”
“那就多谢大掌柜了。”老人伸出手臂,大掌柜的三个手指准确地搭在脉搏上,询问道:“请问,老人家的病症是不是已有三四天之久?起先只是畏寒怕冷,四肢无力,从前天开始加重,又有咳血、打摆子等症状?”
“对,大掌柜说得一点没错。”
大掌柜安慰了老人两句,安顿他躺下休息,然后把小武叫出门外,忧心忡忡地说道:“老人家的病症来势汹汹,已经拖延不得。为今之计只有连夜到百十里外的莲花镇取药,方可救老人家一命。我写下药方,你速速准备一下,即刻启程。”
小武听后一愣:“我初来乍到,根本不识路啊!”
“我要随时观察老人家的病情,不能离开;店小二倒是认识路,可惜他有夜盲症,一到晚上就如瞎子一般,所以只有小哥去一趟了。”大掌柜匆匆写好药方,交给小武。然后牵来一匹白马,说:“此马往来客栈与莲花镇之间多次,所谓‘老马识途’,它自会认路。到了镇上只要打听‘荣发’药铺,无人不知。请快快上路,老人家的病已经耽搁不得。”
小武骑着快马,一路奔驰而去。大掌柜与店小二望着远去的一骑飞尘,相视一笑,手拿绳索,慢慢朝楼上走去……
2。离奇失踪
且说白马飞奔了三四个时辰,终于在一处人烟繁华之地停下了脚步。小武想,这大概就是大掌柜所说的莲花镇了。此时已近深夜,小武好不容易打听到“荣发”药铺,可人家早就关门了。
小武只能躺在药铺的房檐下等天亮,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天亮后抓好了药,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回客栈。
小武回到客栈,径直走进大堂。此时大掌柜正在算账。一见到小武,大掌柜客气地说:“这位小哥,你是来住店还是打尖?”小武有些发愣:“大掌柜,你不认得我了?昨天你打发我去莲花镇买药,只过了一夜,难道你就忘了?”
大掌柜摸摸自己的山羊胡,将小武上下打量一番,说道:“莲花镇我倒是经常去,可我并没有见过你这位小哥。小二,你过来一下。”
店小二闻声而来,大掌柜问道:“你见过这位小哥吗?”
“看着面生,应该没见过。”店小二回答。
“我们昨天才来住店,怎么会没见过?”小武把昨天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大掌柜越听越糊涂:“这位小哥,你莫非是在说笑?我这小店地处偏僻,已经一两个月无人光顾了。客官莫非是受了惊吓,还是囊中羞涩,想讹几个馒头饱腹?”
大掌柜的冷嘲热讽让小武义愤填膺。他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跑上二楼客房,推开天字一号房门。只见里面空空如也,老人和行李都不见了。小武质问随后赶来的大掌柜和店小二:“人呢?这屋里的病人呢?你们把他弄到哪里去了?”
大掌柜和店小二面面相觑:“这个房间已经空了很久,什么病人?我们连见都没见过!”
“没想到还真是一家黑店,你们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小武撂下一句狠话,跑出门外,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
3。知府断案
半日后,一顶官轿和一队衙役出现在客栈门外,知府大人从轿里下来。
大掌柜将知府大人迎进大堂。知府说明来意:“近日本官体察下情,巡视各方。走到前方不远处的时候,一个年轻人拦路喊冤,说你们这家客栈是家黑店,本官特来查看。”知府大人说完,叫衙役将喊冤的年轻人带上前来,果然是小武。
当着知府大人的面,小武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甚至连给狗吃枣的细节也没有落下。
知府大人问大掌柜有何话说。面对知府的质问,大掌柜倒也不卑不亢:“小人从未见过这位客官和他所说的老人。请大人明察。”
“那我问你,别家的客栈都开在繁华似锦、人流密集之地,你的客栈为何却开在这崇山峻岭、荒无人烟之地?”
“小人也想将客栈开在繁华之所,可惜银两有限,撑不起那么大的门面,只有在这偏僻之地惨淡经营。此地虽说人烟罕至,门前这条小路却是连接滇、川、藏之间贸易,乃赫赫有名的‘茶马古道’。每年春秋两季,往来的商队络绎不绝。此时正值夏季,没有客人也属正常。”
大掌柜的回答滴水不漏,知府大人知道问不出什么结果,干脆下令搜查整个客栈。大掌柜不动声色地站在一旁,任由衙役们翻箱倒柜。
衙役们搜查了一个多时辰,始终没有发现可疑之处。知府还不放心,亲自来到天字一号房间,房里只有几件寻常的家具器皿,实在没有可疑之处。他在房间里看了看,摸了摸,又去别的房间看了看,摸了摸。
从客房回到大堂,知府坐在椅子上沉思不语。正在这时,门外的一阵狗叫引起众人的注意。知府大怒:“本官好清静,最恨查案时有鸡鸣狗叫之声打扰。来人,将这畜生宰了!”
大掌柜看到知府查不出案情却拿畜生撒气,心里暗自好笑:“又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昏官,看来这次能够安然脱险了。”
没过一会儿,杀狗的衙役回来复命:“禀告大人,在狗的肠胃里发现尚未消化的枣核。”
与此同时,另一个衙役也匆匆回来复命:“禀告大人,小人赶往莲花镇‘荣发’药铺,据看门的老人交代,昨晚的确有一年轻人骑一白马来买药,今天早晨方回。”
知府大人走到大掌柜面前:“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说?”
大掌柜脸色一变,这才知道知府大人的厉害。不过他还是死不认账:“这只是机缘巧合,小人不服。”
“那你随本官来,本官让你心服口服。”知府将大掌柜带到天字一号房,用手在桌子上轻轻一抹,手掌上干干净净。又把他领到其他房间,同样地一抹,手掌上却满是灰尘。大掌柜立刻傻了眼!
“大人明察秋毫,小人佩服之至。”大掌柜跪倒在地。
“既然如此,还不快快将所获赃物,以及那位生病的老者交出!”
“这……请大人随我到内室说话,小人有要事禀告。”
“谅你也不敢把本官怎样!”知府犹豫再三,独自一人随大掌柜进了内室。
4。洞内灵位
大掌柜将内室的大门紧锁,然后走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搬起两块石板,地板上立刻显现出一个一尺大小的洞口。大掌柜拿出两块湿漉漉且散发着异味的面巾,其中一块递给知府:“请大人捂住口鼻,随我下去,大人一看便知。”
知府跟着大掌柜跳进洞口,里面漆黑一片。大掌柜点燃蜡烛,知府这才注意到,在这不见天日的地方竟然还供奉着牌位,牌位下用白布蒙着一具尸体。知府仔细辨认牌位上的字迹——“故主沈富之位”。沈富?这个名字好耳熟!
“回大人的话,沈富即是沈万三,昔日的江南首富,不久前被当今皇上秘密处死。大人久居官场,一定有所耳闻吧。”
“本官倒是知道一些内情,不过这与今日的案件有什么关联?如果本官没有猜错的话,这具尸体定是那位生病的老者,这其中的关窍你快快如实招来。”
此时大掌柜已不再有所隐瞒,将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原来,大掌柜和店小二都是沈万三身边的亲信。大掌柜还略通医道,常为沈万三瞧病。沈万三被发配云南后又惨遭抄家,幸亏沈万三早有防备,令二人携带“聚宝盆”远走他乡,躲过一劫。沈万三被赐死后,他们二人回来将沈万三的尸首掩埋,并遵照沈万三的遗嘱,将“聚宝盆”陪葬。为报答沈万三的故主之情,二人就在坟墓的不远处开了这家客栈,既可维持生计,又能为沈万三守灵。
昨日,那一老一少来客栈投宿。无意中,两人的行李中露出一个青花瓷盆,正是那埋在沈万三坟墓里的“聚宝盆”。这时大掌柜就已经断定,这二人定是偷坟掘墓的盗贼,不知是从哪里得到风声,将“聚宝盆”盗走了。
“于是你们二人便设下计谋,骗走小武,加害老人,重新夺取了这‘聚宝盆’?”知府厉声问道。
“大人错怪小人了。小人这么做既是为了取回‘聚宝盆’,更是为了救小武和附近百姓的性命。‘聚宝盆’绝不能重见天日。”
“噢,此话怎讲?”
大掌柜接着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我家主人在临死之前,已经感染了瘟疫。这‘聚宝盆’与我家主人一同埋在地下,不仅沾染了瘟疫,更沾染了尸毒,而且毒性更强。这两个不明就里的盗墓贼将我家主人刨坟掘墓,虽然盗取了‘聚宝盆’,可也深受其害。那个老者就是这样得病而亡的。”
“原来如此!”知府长叹一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叹,可叹!不过本官还是觉着奇怪,为什么只是这老者患病,而年轻人却无恙?”
“依小人推断,他们盗墓时,定是这老者下得墓去,加之年事已高,所以才立刻发病。至于这个小武是否感染了瘟疫,就看他的造化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知府问道。
“为了不引起众乡邻的恐慌,小人建议大人下令封锁消息,先将小武带回县衙隔离观察。如果确认其已经感染且无药可治的话,待其死后马上焚烧,并将骨灰深埋于地下三丈。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瘟疫扩散。至于那惹事的‘聚宝盆’,事过境迁之后自然是放回原处,陪我家主人于九泉之下。”
“好,本官就按你的意思办。”知府随大掌柜爬出洞口,又转身问道,“那我们刚才与老者的尸体同处一室,难道不会被传染?”
“大人请放心,大人脸上的这块面巾是经过药水浸泡的,可在短时间内保证大人的安全。”
“原来如此,还是你考虑周全,本官多谢了。”
知府和大掌柜又来到大堂之上。当着小武和众衙役的面,知府大吼一声:“来人,将沈万三余孽大掌柜和店小二一并拿下!”
大掌柜惊呼:“大人,你怎么出尔反尔?”
知府冷笑着,一言不发。
5。利令智昏
县衙后院,知府密室。
小武跪在知府面前:“谢大人不追究小人背信弃义之罪,小人感恩戴德,没齿难忘。”
知府说道:“好了好了,你师父为了这件事已经命丧黄泉了,况且‘聚宝盆’我已得手,哪能再怪罪于你。说来你师父也是咎由自取。想当初我费尽心机把你们师徒找来,还告诉你们沈万三的坟茔所在。若按我们当初所计划好的,你们盗出宝贝交与我,我赠送你们千两白银,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可恨你那师父贪财,盗取宝贝后想占为己有,于是你们东躲西藏,迷失了道路。我感觉事情有变,于是借巡查之机在附近寻找你们。好在你还够机敏,师父失踪后尽快找到了我,拿回了宝贝。这千两白银我还是赠送与你,你还是快快回乡吧!”
就这样,知府根本没有将瘟疫的事告诉小武,还放他回乡。其目的就是想让他自生自灭,始终保守秘密。而小武果然如他所愿,走后不久就出现畏寒、咳血等瘟疫症状,还未走到山东老家便不治身亡了。
至于那个神奇的聚宝盆,知府将其在石灰水里足足浸泡了三天三夜,直到第四天,才敢当面试验它的神奇——结果令知府大为恼火,聚宝盆根本没有传说中生金生银的神奇功能。
知府火冒三丈地冲进大牢,质问大掌柜聚宝盆为何失灵了。大掌柜哈哈大笑:“大人,你不会真的以为那‘聚宝盆’可以生金生银吧?”
“怎么,难道传言有假?”知府的脸色变得铁青。
“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聚宝盆’?”大掌柜无限感慨地说道,“其实你手里的这个‘聚宝盆’,只是沈家的一个传家宝而已,据说是宋朝官窑的珍品,所以几代人都很珍惜。我家主人经商有道,每每在这盆子旁边沉思片刻,便会想出无数发财的好主意来,久而久之,我家主人便唤它‘聚宝盆’。至于生金生银的神奇功能,全是无知之人以讹传讹罢了。可笑知府大人能够破解我设下的谜团,却被这无稽之谈所蛊惑,接连害死两条人命,可悲可叹啊……”知府听后跌跌撞撞地走出大牢,身后大掌柜那凄厉的惨笑声却犹如针刺般,扎在他的心头……
大掌柜所料不差,小武死后不久,在他经过的沿途便爆发大规模的瘟疫,死伤无数。朝廷追查下来,得知瘟疫的来源,朱元璋大怒,将知府满门抄斩并株连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