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口头流传于安宁河流域的西昌、攀枝花一带。笔者小时候听老年人讲述过多次,但说法各异。至今,网络上只能搜到一种说法的简短介绍,却从未见过任何史料记载。本文所记述的与诸多说法都不尽相同,是根据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回忆整理而成。——题记

很久很久以前,四川西南有个梓潼县。县城西面是高峻而秀美的泸山,山脚下的一间茅草房里,住着李建昌母子。李建昌三岁时,父亲李发业因缴不上地租,被恶霸地主莫新仁拉去吊打了一顿,回家后又无钱请医生治伤,不久就死了。母亲守着一小块薄地,带着儿子艰苦度日。

随着儿子李建昌渐渐长大,母亲因劳累过度,也渐渐做不起重活了。屋后一小块薄地,只能种些蔬菜红薯,难以养活母子二人。建昌就每天上山找柴,挑到集市卖了再买米回家养活自己和母亲。

有一天,建昌上山找柴,看到一条蛐蟮qū shàn,即:蚯蚓在路上,身上裹满了泥灰,一动不动。他弯下腰,轻轻拨动它,那蛐蟮居然动了一下。此时,正当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在那奄奄一息的蛐蟮身上。建昌想,要是不把它放到阴凉有水的地方,它马上就会死去。于是,建昌急忙在路边摘了一片树叶,小心翼翼地把蛐蟮放在树叶上,双手捧着到处寻找有水的地方。转到山弯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有盆子大小的小水塘,赶忙把蛐蟮放了进去。他长长地喘了一口气,坐在旁边一块石头上,双眼盯着那蛐蟮。他要看看他的举动是否有效果。过了好一会儿,蛐蟮都没动。就在他失望得快要走时,那蛐蟮开始蠕动了。建昌立即高兴得叫了起来:“乖乖蛐蟮,你终于活了!嘻嘻!”他想起该去找柴了,临走,又看着蛐蟮说:“你就乖乖呆在这里哈,我明天还来看你。”

第二天,建昌果然特意到那小水塘去看蛐蟮。只见那蛐蟮正悠悠然地在水塘边爬行着,建昌刚到水塘,那蛐蟮就抬起头部上下摆动着,似乎在向建昌点头致意呢。建昌好高兴,立即拿出带在身上的米饭坨坨(乡下人上山打柴或放牧时,都习惯把米饭捏成拳头大小的坨坨,带在身上做为干粮),抠下一些丢在蛐蟮面前说:“乖乖,你找得到吃的吗?我给你。”蛐蟮又一次抬起头部上下摆动着,似乎在表示感谢。建昌心里好欢喜。此后,他每天上山找柴都来看看蛐蟮,都要给它洒下一些米饭。他看到蛐蟮一天天长大了,越来越粗壮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使他忘了一切苦和累。他每次来看蛐蟮,都要把心里的喜悦或苦闷对蛐蟮说说,不管它能不能听得懂。蛐蟮已经成了他唯一的知心朋友,每次上山总要先来看看蛐蟮才去找柴。

几年之后 。那一天,建昌照例来看蛐蟮。他正要拿出饭坨坨来喂蛐蟮,只见那蛐蟮的身躯盘曲着,已经把小水塘填得满满的了。蛐蟮抬起头突然说话了:“建昌哥,你救了我的命,又还天天来看我喂我,让我好感动!现在我已经变成蛐蟮龙了,为了报答你,我送你一颗蟮珠。”说着,一颗金灿灿的黄豆大小的蟮珠从蛐蟮头部跳了出来。

“你把这颗蟮珠拿去,含在嘴里,压在舌根下,你吃饭喝水它也不会随着吃的东西吞到肚里去: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只要你说‘蟮珠帮我’,就会有你想要的东西了。”蛐蟮龙说,“这里已经不能容纳我了,我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哥哥保重!”

建昌捡起蟮珠,还没来得及回答,水塘里突然冒出一股大水,水雾弥漫中,只听一声尖啸,一团彩云冉冉升起,飘向远方去了。

建昌惊疑得呆住了,眼前的小水塘里啥也没有,失落感占据了他全身心。在塘边坐了好一阵之后,他才在山上找了柴挑着回到家里。母亲心疼地说:“儿呐,饿了吧?快歇歇,家里还有半碗米,我熬了一锅菜稀饭,快吃吧。”

母子俩喝着菜稀饭,母亲忧心忡忡地说:“明天一颗米都没有了,还得等你把柴挑到街上卖了买米呢。”

母亲一句话提醒了建昌,他才想起蛐蟮龙给他蟮珠时说的话。于是,他把多年来他和蛐蟮龙的故事给母亲说了。母亲欣喜地说:“儿呐,你的好心一定会有好报,你就试试吧。”

“嗯,”建昌应了一声说,“蟮珠帮我,我家里没有米下锅了,我要米。”建昌话音一落,立马就在饭桌边出现了满满一袋白花花的大米。母子俩惊诧不已!高兴了一阵,母亲又说:“看来,蛐蟮龙真是要报答你。儿呐,家里几个月没吃过肉了,你就再要点肉来打打牙祭吧。”

建昌答应,刚一说完,一萝框新鲜猪肉又出现在桌边了。母亲惊喜万分,立即拿起一块肉看了又看,确定是真的猪肉后喜滋滋地到厨房煮肉去了。

第二天下大雨了。建昌家的破茅屋到处漏水,大雨倾盆,一时无法修补。建昌就和母亲说:“妈妈,我们试试看,蟮珠能不能帮我们把房子变得好些。”话音一落,他家的破茅屋突然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座高大宽敞的青砖大瓦房。母亲和建昌惊疑万分,是不是进了梦境?揉揉双眼,掐掐脸巴是清醒的,这才激动不已,赶忙跪下,双手合十,望天拜谢。然后,母亲拉着儿子,怀着喜悦和好奇,跑遍楼上楼下每个房间后,更让他母子惊异不已的是,每个房间里都根据不同用途配置了相应的傢具和摆设:卧室里有衣柜,柜里有崭新的衣服;厨房里有锅灶碗盏和水缸;堂屋里有黑漆八仙桌和椅子茶几等等,已经是当地财主的气派了。看完这一切,母子俩兴奋得彻夜难眠。

家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啥都不缺了,母亲想到儿子也该成亲了,就说:“儿呐,家里现在啥都有了,你也该有个媳妇了。你就再求求蟮珠,找个媳妇吧,我老了也要有个人照看啊。”建昌想,这些年来母亲吃苦受累,好不容易把我拉扯大,现在确实也该有个人来替她做家务了,就说:“蟮珠,请帮我找个媳妇。”他刚说完,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站在面前,随即羞怯怯地对着母亲拜了三拜说:“儿媳翠姑拜见妈妈!”母亲高兴地笑着扶起了翠姑。

“儿呐,快给翠姑倒茶。”母亲说,“娘给你们把新房收拾一下。”母亲喜滋滋地到厢房去了。

从此,一家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建昌家突然发迹的事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传到了恶霸地主莫新仁耳朵里。他带着四五个家丁来到建昌家,开口就说:“李建昌,你这穷光蛋一无田地,二没做生意,哪来钱修起了青砖大瓦房?哪来钱娶了个漂亮媳妇?”

建昌一时无话回答,只是憨厚地笑着说:“莫老爷请坐。”莫新仁不理,非要建昌说出个子曰:“你不说,那就一定是偷来抢来的钱财,我把你拉去当盗贼处置!”

憨厚的建昌无奈,只好如实说出了蛐蟮龙的事。这可把莫新仁惊得张大了嘴巴:“你瞎编的吧?要是真的,就把蟮珠拿来我瞧瞧。”

“蟮珠在我嘴里,拿不出来。”建昌说。

莫新仁不信,叫家丁拉住建昌,硬要在他嘴里找出蟮珠。建昌急了,忙说:“蟮珠帮我。”突然,一道闪电般的光芒在建昌周围划过,莫新仁和四五个家丁都被摔倒在一丈开外的地上。莫新仁慢慢爬起身子,惊慌地叫着:“妖孽!妖孽!你等着!”带着家丁溜之大吉。

莫新仁回家后仍不死心。他想,看来那蟮珠可能是真的了,要是能把它弄到手,我就要啥有啥了。可是,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始终没有好办法。最后,他恶毒地想,老子得不到蟮珠,也让他李建昌享受不成!于是,莫新仁到梓潼县衙门状告李建昌偷盗了大量钱财。

梓潼县官吴一才是个民怨沸腾的贪官,听说是个有“大量钱财”的案子,立即派人把李建昌抓到县衙门审问。李建昌矢口否认有任何偷盗,在严刑拷问下只好说出蟮珠的事。县官一听,更来了精神,非要建昌交出蟮珠不可。他立即叫打手把建昌口里的蟮珠抠出来,可是打手们抓住建昌时,建昌就暗暗叫“蟮珠帮我”,一个个打手都被摔倒在一丈开外了。县官看到如此情形,心想那鳝珠真是神物,只有杀了李建昌才能把鳝珠弄到手。于是,一拍惊堂木,怒喝一声:“把这刁民打入死牢,明天午时三刻正法!”

建昌被关在死牢里,心里一直在想着不知道蟮珠能不能帮我躲过这一劫。午夜十分,一个声音在耳边轻轻地说:“建昌哥别怕,我是蛐蟮龙,现在我已经变成青龙了。明天在刑场上,当你看到面前地上冒出两枝竹笋时,你就赶快抓住竹笋,别放手,然后发生什么情况你都别怕。你母亲和妻子也是安全的,不用担心。”建昌听了这话,心里稍感踏实了,第二天,李建昌被拉到梓潼县衙门刑场上跪着,两个刽字手手执明晃晃的大刀在两边等着。

“午时三刻到!”行刑官高呼一声,县官吴一才举起惊堂木正要拍下时,地震发生了,建昌面前的地上突然冒出了两枝竹笋,建昌急忙伸出两手抓住了竹笋。接着,地面裂开了,大水从裂口里冒出来,水势越来越大。在蒸腾弥漫的水气中,一条青龙驼着李建昌升腾到空中,向西飞去。整个刑场、县衙门很快被大水淹没,沉到水底了,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

后记:

这就是关于西昌邛海形成的传说。据说,在月朗风清的夜晚,如果乘船到邛海中央,可以看到海底下的梓潼县城。现今的西昌城很早以前叫建昌,就是以李建昌的名字命名,意在倡导李建昌那种扑实勤劳,仁厚孝顺的品质。人们为了纪念蛐鳝龙(后变为青龙)的惩恶扬善,扶弱济贫精神,就在邛海东岸修建了青龙寺,这座寺庙里有青龙塑像,年年香火不断。

金石为开的故事

成语故事金石为开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

门可罗雀的故事

成语故事门可罗雀的故事汲黯是武帝时的一位名臣。他当官时,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后来他辞去官职,回家静养。清晨,他打扫庭院。中午,他打开大门,..

锦囊妙句的故事

成语故事锦囊妙句的故事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

问一得三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一得三的故事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

闭门造车的故事

成语故事闭门造车的故事原文“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宋朱熹《〈四书〉或问》卷..

捋虎须的故事

成语故事捋虎须的故事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

问道于盲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道于盲的故事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愈,是所..

顽石点头的故事

成语故事顽石点头的故事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

青出于兰的故事

成语故事青出于兰的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

颐指气使的故事

成语故事颐指气使的故事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唐·..

顾曲周郎的故事

成语故事顾曲周郎的故事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

马革裹尸的故事

成语故事马革裹尸马革裹尸,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食言而肥的故事

成语故事食言而肥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

鱼目混珠的故事

成语故事鱼目混珠的故事从前,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

骑鹤上扬州的故事

成语故事骑鹤上扬州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说郛(f)商芸小说》。陶宗仪是元末明初时的文学家。他曾于元朝末年考进士,但没有考中,明朝洪武年间曾任教官。..

鹬蚌相争的故事

成语故事鹬蚌相争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战国时候..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

成语故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

驿使梅花的故事

成语故事驿使梅花的故事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带给远在长安..

齐大非偶的故事

成语故事齐大非偶的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齐国国君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公子忽,郑国比较弱小,担心其中有诈,公子忽就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别人奇怪问他为什..

一只旧鞋

睡前故事一只旧鞋很久以前的一天,动物们在小河里发现了一只旧鞋。虽然这只鞋大得出奇,但当时大家都认为它没有用处。几天后,蝴蝶姑娘飞过小河,..

断织劝学的故事

成语故事断织劝学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的教..

逾淮之橘的故事

成语故事逾淮之橘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晏婴回答说: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齐国人到楚..

生吞活剥的故事

成语故事生吞活剥唐朝时期,河北枣强县有一个叫张怀庆的武官,喜欢附庸风雅,文学水平却比较低。为了追求虚名,他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好诗句改头换面后说成..

渔人得利的故事

成语故事渔人得利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

七纵七禽的故事

成语故事七纵七禽的故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故事

成语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时期,有位有名的将领,名叫李广。他前后跟匈奴进行过七十多次战斗,战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

作奸犯科的故事

成语故事作奸犯科的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积极准备两次北伐,..

雄材大略的故事

成语故事雄材大略的故事西汉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安定团结。汉武帝即位后,他罢黜百家之言,独尊儒家文化,他广泛收罗人才,兴大学..

车笠之盟的故事

成语故事车笠之盟的故事传说古代苏越一带风俗淳朴,凡初次同人交往,就封土坛,拿出鸡犬等作为祭品,向天祷告说: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

代为说项的故事

成语故事代为说项的故事唐朝时期,江东年轻人项斯,字子迁,参加会考开始没有什么名气,别人拿他的卷子去给杨敬之看。杨特别喜欢就作诗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