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黄人谈起木黄(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的确有许多故事,并且还富有一些传奇色彩,现在毗邻的县、乡镇中,特别是年老的人都管木黄叫“木王”﹑“魔王”,也不知道是口误还是别的,但这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木黄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在木黄北面的将军山脚下,住着一户黄姓人家,世代以耕种田地为业,兼有书香之贵而富甲一方。黄府门前,有两座小山,石级从龙门通过两座小山中间连通外面,黄花树生长在龙门左侧。黄花树盛夏之时,满树黄花盛开,花色鲜艳,花香馥郁,树高十二丈,像一把大伞,十里之外,便可看见其金灿灿的黄花,格外耀眼,可与花仙媲美,而此地此时也无任何大树与之相比,都说此树乃木中之王,于是得一“木王”称号。两座小山前有一清泉,取名流佳泉,泉水从两座小山石壁流出,有如水桶大的一股水,汩汩而流,终年不息,经碓房,碾房后流入观钎岩河里。路过的人都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斗转星移,日月轮回,到了黄氏第十二代子孙,黄老夫妇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取名黄金,二儿子取名黄银,又因黄老夫妇五十岁喜得一千金,以府前十二人合抱之大黄花树取名黄花。单说那黄花姑娘自小聪颖过人,洒脱灵秀,黄老夫妇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十六岁时,这位大家闺秀已眉清目秀,貌若天仙,亭亭玉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习拳弄棒更胜于她两位兄长,深得黄老夫妇及家人赞赏。

黄花姑娘满二十岁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人都说是罕见的一年。黄府龙门前的黄花树,说来也怪,至立春过后,也是干粗枝壮,叶茂婆娑,长的丰满挺拔,夏至未到,更是出奇地生长,已有二十四人合抱之大,耸入云霄,笼盖四野。于是。在黄氏兄弟的倡导下,招兵买马,报效国家,深得当地人士拥护。单是这一年,恰逢宦官专权,奸臣当道,各地掀起拯国救家的旗帜,黄氏兄妹也就在此独占一方,准备为国除奸。

黄老夫妇已经年近八旬,依然精神攫烁,耳聪目明,主持家事,井井有条,颇得当地人赞誉。

黄氏兄妹只用三年时间就操练了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此事被一奸臣误呈朝廷,于是昏庸的皇帝便下旨剿灭。经过近一年的作战,朝廷主帅未能取胜,(说来也巧,不论朝廷兵多将勇,策谋深算,总是敌不过黄氏三兄妹。)可使朝廷中一位老将军恼怒,他日夜兼程赶来督战,又战三月,仍未取胜,拔剑自刎而死。

不觉已是立秋,黄氏三兄妹休整兵马,养精蓄锐,准备再战。朝廷便派一奸细混入此地,用钱财收买本地一个贪财的人,这个人告诉说,要战败黄氏兄妹,只有砍掉黄府门前那棵大黄花树。朝廷兵将重整旗鼓,又战三月。由于黄氏兄妹长期作战,人力财力有减少,节节不利,到了第二年立春之后,黄金黄银两位兄长战死,黄花姑娘被迫携带家人及所剩兵将沿山路东走撤离。不出四里,被追兵赶上,眼看就要死于绝境,黄花姑娘翻身下马,从路旁的小溪中猛吸一口水,朝追兵喷去,顿时,山间雾气蒸腾,不见天日,追兵不识路径,一时迷失方向,黄花姑娘趁此赶路,后来人们把这一地方取名为“乌溪”。又走一程,黄花姑娘准备歇脚整顿人马,大惊,只孤身一人,好不悲伤。而这时,追兵又追上来了,别无选择,挥利剑朝路旁的石壁上戳去,石壁惊爆,有一石洞,刚好隐马藏身。追兵朝另一条山沟而去,等尘埃散尽,黄花姑娘才上马前行,后来人们把这一地方取名为“岩阡口”。人困马乏,又有一条小河挡住去路,黄花姑娘脱下鞋子,平放在水面上,吹一口气,化作一条打鱼船,人和马上船,如蜻蜓点水般跃过水面到达岸边,后来人们把这一地方取名为“跳礅”。

单讲那群追兵从山沟里折回来,已是第二天中午,追到小溪边,问河边打渔的老汉,老汉半天眯着眼睛道:“昨日是有一女子从这里过去了”,领头的说道:“前面路径怎么走?”老汉看了看远方,有望望这帮人,说道:“这里的路吗,有水路,也有陆路,陆路要翻过前面的大山,水路呢,还有十百个滩,七百个渡口,水势汹涌,昨日我到分水岭去打渔,水已经平山上的洞口了”,老汉用手指了指山前的山洞。领头的只好策马回来禀告。其实,那十百个滩(即石板滩),七百个渡口(即七百渡),平山上的洞口(即坪洞口)是三个地名。

黄花姑娘的行程暂且不表,单说朝廷将领攻下将军山,来到黄府前,竟哑然失态,好久才吐出一句话:“此树可谓天下之王也”。.黄花树自上而下都流着黄水,枝叶摇曳着,突然,天色变得阴暗起来,狂风怒吼,草木舞动,兵将们如临大敌,全身颤栗,只有军师那双狡诈的眼睛在滴溜溜地转,“赶快砍掉这颗黄花树,否则会后患无穷。”士兵们便动手砍树。黄花树材质坚硬,砍下的木屑像长了眼睛的利剑一样,朝官兵们的身上飞去,打的官兵哭爹叫娘,军官呵斥道:“快,快,快砍倒这没成气候的魔王”。刚砍到一半,一股股殷红的血从树杆中喷涌而出,几十丈高,一截树枝啪的一声,朝东南方向飞去,落在一条小河边,后来人们把这一地方取名为“木射”(后改为“木社”)。恰好有一姓张的人路过,看到有如梁木大小,材质金黄,用于建房之梁木,后来果真人丁兴旺,此地便取名“木梁”(后改为“木良”)。有有一块很大的木屑飞向东方,李姓人家拣到后请木匠做了一挑金黄的桶,后因桶而得名,此地取名“木桶”(后改为“木统”)。又有一块木屑飞向东北方向,罗姓人家用黄花木块精做了一口大盆,寨邻都以相互借用为荣,后称此地为“木盆”。还有一块飞向西南方向,落在一山坳处,用作木桥,后称此地为“木坳”(后改为“落坳”)。

官兵们轮流砍伐,砍了三天三夜,才将黄花树看倒,黄花树倒地时,犹如晴天霹雳,地动山摇,,压死了不少士兵。那位将军班师回朝廷不到几日,恶梦连连,精神恍惚,不久便一命呜呼。

话说那黄花姑娘日夜兼程,终于摆脱官兵追击,隐居在梵净山的一座寺庙里,削发为尼,活到一百二十岁才去世。

从此,黄府人家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便在民间流传开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地人对于“木王”,“魔王”渐渐淡忘,而“木黄”这饱经风雨的名字,带着大山的性格沿用至今,给这里勤劳﹑质朴﹑善良的人们带来了福音。

金石为开的故事

成语故事金石为开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

门可罗雀的故事

成语故事门可罗雀的故事汲黯是武帝时的一位名臣。他当官时,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后来他辞去官职,回家静养。清晨,他打扫庭院。中午,他打开大门,..

锦囊妙句的故事

成语故事锦囊妙句的故事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

问一得三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一得三的故事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

闭门造车的故事

成语故事闭门造车的故事原文“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宋朱熹《〈四书〉或问》卷..

捋虎须的故事

成语故事捋虎须的故事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

问道于盲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道于盲的故事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愈,是所..

顽石点头的故事

成语故事顽石点头的故事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

青出于兰的故事

成语故事青出于兰的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

颐指气使的故事

成语故事颐指气使的故事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唐·..

顾曲周郎的故事

成语故事顾曲周郎的故事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

马革裹尸的故事

成语故事马革裹尸马革裹尸,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食言而肥的故事

成语故事食言而肥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

鱼目混珠的故事

成语故事鱼目混珠的故事从前,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

骑鹤上扬州的故事

成语故事骑鹤上扬州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说郛(f)商芸小说》。陶宗仪是元末明初时的文学家。他曾于元朝末年考进士,但没有考中,明朝洪武年间曾任教官。..

鹬蚌相争的故事

成语故事鹬蚌相争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战国时候..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

成语故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

驿使梅花的故事

成语故事驿使梅花的故事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带给远在长安..

齐大非偶的故事

成语故事齐大非偶的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齐国国君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公子忽,郑国比较弱小,担心其中有诈,公子忽就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别人奇怪问他为什..

一只旧鞋

睡前故事一只旧鞋很久以前的一天,动物们在小河里发现了一只旧鞋。虽然这只鞋大得出奇,但当时大家都认为它没有用处。几天后,蝴蝶姑娘飞过小河,..

断织劝学的故事

成语故事断织劝学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的教..

逾淮之橘的故事

成语故事逾淮之橘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晏婴回答说: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齐国人到楚..

生吞活剥的故事

成语故事生吞活剥唐朝时期,河北枣强县有一个叫张怀庆的武官,喜欢附庸风雅,文学水平却比较低。为了追求虚名,他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好诗句改头换面后说成..

渔人得利的故事

成语故事渔人得利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

七纵七禽的故事

成语故事七纵七禽的故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故事

成语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时期,有位有名的将领,名叫李广。他前后跟匈奴进行过七十多次战斗,战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

作奸犯科的故事

成语故事作奸犯科的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积极准备两次北伐,..

雄材大略的故事

成语故事雄材大略的故事西汉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安定团结。汉武帝即位后,他罢黜百家之言,独尊儒家文化,他广泛收罗人才,兴大学..

车笠之盟的故事

成语故事车笠之盟的故事传说古代苏越一带风俗淳朴,凡初次同人交往,就封土坛,拿出鸡犬等作为祭品,向天祷告说: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

代为说项的故事

成语故事代为说项的故事唐朝时期,江东年轻人项斯,字子迁,参加会考开始没有什么名气,别人拿他的卷子去给杨敬之看。杨特别喜欢就作诗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