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元宝洼地名的来历传说
听老人讲,在大早先年,农安县叫“老龙湾”。老龙湾这地方,甭说用石头修房子,谁都没看见过几块石头,就连门前有块上马石的人家也罕见。那是因为啥呢?因为老龙湾这地方,出了城,就一眼能看到天边,不但没山,连个土岭也少有,又上哪儿能找到块石头呢?
那时人们推米压面用的碾子磨,是从几百里地以外的东山里弄来的。拉一趟要套八匹马的大车,来回得走三七二十一天。那时候,谁家要买一盘碾子或一盘磨挺难,就是买着了还得花不少钱往回运,所以这块儿的人把石头当成了稀罕物。
据说,有一年年景不好,从关里家往关外过来不少逃荒的。单说其中有个姓王名福的老石匠,在逃荒的路上,老伴和儿子儿媳相继都饿死病死了,一家人只剩下他和小孙子王三小。这一日,他领着七岁的小孙子,挑着铺盖卷和几件用具,好不容易走到了伊通河下游的龙湾城,来投奔他在关外发了财的大表兄。
他哪里想到,这个大表兄是个认钱不认亲的大财主。因为见钱眼红,人们都管他大表兄叫葛红眼。大表兄不但没给他个面子,连院子都不让他进,还说他是来冒认亲的,命令家丁把老石匠和他的小孙子赶出了城外。
老石匠投亲未成,只好挑着挑儿,连个目标也没有地往前走。走啊走啊,一直走到太阳落山了,也未见到个屯子影儿,他只好露宿在一个漫无边际的大荒甸子上。
第二天,老石匠和他的小孙子被叽叽喳喳的山雀叫醒。这时一轮红日跳出地面,映着晶莹的露珠在蒿草上滚动。大甸子上开满了野百合、马兰花和黄花菜。鹌鹑和野鸡不时地从草窠里扑剌剌地飞出,还有成群结队的大雁在天空中鸣叫,这大荒甸子美极了。老石匠不想再走了,他领着小孙子挖野菜充饥,用树杈和蒿草搭起个小窝棚,就在这儿落了脚。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刨荒种谷,打柴换钱,在这大甸子上,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一晃就是二年,眼见这年三小已经九岁了,快要什么都能帮爷爷干了,可老石匠却忽然卧床不起,得了重病。
三小由于生下来就尝受了人世间的苦难折磨,从小炼得一身胆量和力气。爷爷这一病倒,家中的一切生计便由他一人来支撑,同时他还煎汤熬药,端饭送水,把爷爷服侍得十分周到。
王三小为了让爷爷保养好身体,早日恢复健康,天天跑出很远,去捉野鸡拣雁蛋逮山猫(野猫,也叫山狸子),好给爷爷做些可口的吃。一天,他追一只野鸡,眼见野鸡都要飞不动了,忽然间,一声劈雷,下起了瓢泼大雨,顿时白汪汪的大水头,像牤牛吼叫似的奔来,三小险些被大水冲走,他赶忙爬上了一棵大树。
山洪过去,日出天睛。三小跳下树来,看见离大树不远的地方,被水打出一条河沟,河沟里露出了青青的石层。他到跟前摸了摸,果然是大石头。他乐得跳了起来,高兴极了,因为他常听爷爷叨念,这块儿的石头可是个出宝的物呀!
三小跑回家中,把经过当爷爷说了一遍。老爷爷有些半信半疑,连连叹气地说道:“天下哪有这样稀奇事?谁不知道,这石头都是出在山上,哪有长在平地里的?!”三小听了爷爷的这番话,心中倒有了主意。他的打算没说出口,怕爷爷着急。他偷偷拿着工具,跑到他躲雨的那棵树附近去,凿起石头来。他年纪还太小,使尽了力气,足足凿了一天的工夫,也没凿下什么。一天,两天,三天,他并不泄气,凿石不止,终于凿下一块大青石。他趔趔趄趄地把石头扛回家,老石匠一看大青石,心像开了两扇门,病立刻好了八九分。从打这以后,老石匠领着小孙子,往出采石头,把采出来的石头做成了碾子磨。
老石匠的手艺可真高,他做的碾子磨最好使,轰动了全龙湾城。一传俩,俩传仨,连方园百八十里的都知道了。人们都说:得回这个山东老石匠和他的小孙子,他们给龙湾这一带的人干了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