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的故事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经典童话老马识途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老马识途。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约会诸侯共同订立盟约.盟约上要紧的有三条:第一条是尊重周釐(xī)王;第二条是抵御外族向中原进攻;第三条是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十多个中原诸侯国参加大会,订立了盟约.强者为王,大伙儿都尊齐桓公为霸主.可是南方有个大国叫楚国(在今湖北一带),不但不参加中原的联盟,还把郑国拉过去也不叫郑国参加.齐桓公火了,正跟管仲商议着怎么去讨伐楚国,没想到北方的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到齐国来讨救兵,说北边的山戎打进来了,燕国打了几个败仗,眼瞧着老百姓都要给山戎杀了,央求霸主发兵去救.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要征伐楚国,得先打退山戎,才能够专心对付南方.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队人马到了燕国.山戎早已逃走了.管仲说:山戎没打就走,等到咱们一走,他们准又进来抢劫.要安定北方,非打败山戎不可.齐桓公就决定再向前进军,但地形不熟悉,得有人带路.燕国的国君燕庄公对齐桓公说:不妨请无终国(在今河北玉田西北)出兵帮我们带路.齐桓公立刻派使者去,无终国答应做向导,派了一位大将带着一队人马来支援.齐桓公打败了山戎,救出了不少被山戎掳去的青年男女,山戎的老百姓也归顺了齐国.可是山戎的大王密卢逃到孤竹国(今河北卢龙东南)借兵去了.齐桓公和管仲决定去攻打孤竹国.

大军到了孤竹国附近,碰到了山戎的大王密卢和孤竹国的大将黄花.他们被齐国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这时天色不早了,齐军就安营下寨.到了头更天时,士兵们带着孤竹国的大将黄花来见齐桓公.

齐桓公一看,他跪在地下,双手捧着一颗人头,耷(dā)拉着脑袋说:乘我们的大王答里呵被您打败亲自到沙漠去讨救兵时,我杀了山戎的头子密卢来向您投降.孤竹国没有指望了,请让我带您去追赶答里呵吧!齐桓公和管仲把那颗人头仔细瞧了一阵子,又叫将士们认了认,真是山戎大王密卢的脑袋,就把黄花留下了.

第二天,黄花把齐桓公和燕庄公领进了孤竹国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他们更加相信了黄花.齐桓公叫燕庄公带着燕国人马守住孤竹国的都城,自己率领全部人马由黄花带路去追答里呵.黄花在前头带路,到了掌灯时分,来到了当地人把它叫做迷谷的地方.只见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样,一眼望去没边没沿,分不出东南西北来,大伙儿全迷了路.齐桓公和管仲急得团团转,赶紧去问黄花,哪儿还有他的影儿!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诡计.原来,黄花杀了山戎的头子密卢倒是真的,投降可是假的.管仲说:恐怕这儿叫旱海,不可再走了.齐桓公下令收军.天越来越黑,又碰上冬天,西北风一个劲儿地刮着,大伙儿冻得直打哆嗦,都在这没边没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冻了一夜.好容易盼到天亮,眼前还是黄澄澄的一片平沙,罩着灰扑扑的一层雾气,道路在哪儿呢?这块鬼地方连一滴水都没有,要是走不出去,渴也得把人渴死.

大伙儿正在不知道怎么办时,管仲想出了个主意,他向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咱们挑几匹当地的老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块地方.齐桓公点头说好.他们就挑了几匹老马领路.果然,老马识途,领着他们走出了迷谷.老马识途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齐桓公的大队人马出了迷谷,远远瞧见一批老百姓好像搬家似的.就派老兵扮做百姓去打探,才知道他们是孤竹国的百姓.当初所瞧见的孤竹国国都是座空城,原来是黄花和答里呵使的诡计,让老百姓先搬出城去,然后他们去攻打燕庄公守城的人马.管仲于是把一部分士兵扮做孤竹国的百姓混进城去.到了半夜,混进城里的士兵放了一把火,从城里杀出来,城外的大军从外边打进去,把黄花和答里呵全给杀了,孤竹国也就这么完了.

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已经赶跑了,这一带五百多里的土地都给燕国.你守着,别再放弃.燕国是北边的屏障,管理这个地方是你的本分.

燕国靠了齐桓公,一下子增加了五百多里的土地,变成了一个大国.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老马识途。

哲理故事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有一年春天,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远征讨伐孤竹国。

战争相持了很久,一直到冬季才结束。当他们返回时,大军在茫茫无边的沙漠里迷失了道路。

管仲对桓公说:“老马是充满智慧的动物,它应该熟悉原来来时的路,不如让人找一匹老马给咱们带路。”

于是,他们挑了几匹老马走在前面,大军在后尾随,终于踏上了归路。

后来,人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荒山野岭中,几天都找不到一点水喝,兵士们渴得嗓子冒烟,走不动路。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向阳坡,夏天居住在背阴坡,蚂蚁窝总是筑在水源上面的。”于是,兵士们奋力挖掘,果然在蚂蚁窝下面的土层里挖出水来,解决了大家的缺水危机。

人生哲理: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向一切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包括动物学习。从而掌握一些经验,甚至获得生存的秘诀。

哲理故事失败的骆驼最识途

有一群迷路的骆驼,它们在沙漠里走了一天一夜,也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还有一只在沙漠里转了一个星期的独眼骆驼,也没能走出沙漠。如果这只独眼骆驼和那群骆驼相遇,谁更有胜算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呢?

先看这个故事:十几只驮着货物的骆驼在沙漠里艰难地行走着,它们头一天和商队走散了。前面除了漫天飞舞的黄沙,什么也看不见。看不到希望的骆驼们身心疲惫,它们在一只有经验的老骆驼的带领下,艰难地往前走。

不一会儿,从它们的右前方走出一只精疲力竭的独眼骆驼。原来,它也是从商队里走散的,已经走了一个多星期了,还没有走出茫茫的沙漠,更找不到自己的同伴。看到它狼狈不堪的样子,这群骆驼嘲笑道:“看样子你也是睁眼瞎啊,还不如我们呢!”

“是啊,是啊,别理它!免得拖累咱们!”大家齐声附和、哄笑。“咱们就装作没看见,它对我们可没有什么帮助!”“看那灰头土脸的样子……”

骆驼们你一言我一语,生怕带上它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时,一旁沉默多时的老骆驼终于开腔了:“别扔下它,它对我们会很有帮助的!”

说完,老骆驼热情地招呼那只狼狈的独眼骆驼过来,温柔地舔了舔它沾满黄沙的脖子:“虽然你也迷路了,境遇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毕竟你在沙漠里比我们转的时间长,我相信你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才是正确的。走吧,和我们一起上路吧,有你的帮助,我们一定会成功地走出沙漠的!”

虽然其他的骆驼很不愿意,但由于老骆驼平时很有威信,大家也只得听它的。老骆驼说得一点都没错,在那只独眼骆驼的带领下,这群迷路的骆驼很快就走出了沙漠。

有时候,失败并非一文不值,相反,失败往往就是下一次成功的跳板。

骆驼经历了失败,才会找到走出沙漠的正确路径;人经历过失败,才能找到迈向成功的最佳方法。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的台阶上前进了一步。所以,成功者从来都不会看不起失败,因为在他们看来,唯有失败才是最弥足珍贵的人生资本。

金石为开的故事

成语故事金石为开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

门可罗雀的故事

成语故事门可罗雀的故事汲黯是武帝时的一位名臣。他当官时,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后来他辞去官职,回家静养。清晨,他打扫庭院。中午,他打开大门,..

锦囊妙句的故事

成语故事锦囊妙句的故事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

问一得三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一得三的故事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

闭门造车的故事

成语故事闭门造车的故事原文“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宋朱熹《〈四书〉或问》卷..

捋虎须的故事

成语故事捋虎须的故事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

问道于盲的故事

成语故事问道于盲的故事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愈,是所..

顽石点头的故事

成语故事顽石点头的故事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

青出于兰的故事

成语故事青出于兰的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

颐指气使的故事

成语故事颐指气使的故事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唐·..

顾曲周郎的故事

成语故事顾曲周郎的故事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

马革裹尸的故事

成语故事马革裹尸马革裹尸,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食言而肥的故事

成语故事食言而肥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

鱼目混珠的故事

成语故事鱼目混珠的故事从前,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

骑鹤上扬州的故事

成语故事骑鹤上扬州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说郛(f)商芸小说》。陶宗仪是元末明初时的文学家。他曾于元朝末年考进士,但没有考中,明朝洪武年间曾任教官。..

鹬蚌相争的故事

成语故事鹬蚌相争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战国时候..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

成语故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

驿使梅花的故事

成语故事驿使梅花的故事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带给远在长安..

齐大非偶的故事

成语故事齐大非偶的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齐国国君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公子忽,郑国比较弱小,担心其中有诈,公子忽就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别人奇怪问他为什..

一只旧鞋

睡前故事一只旧鞋很久以前的一天,动物们在小河里发现了一只旧鞋。虽然这只鞋大得出奇,但当时大家都认为它没有用处。几天后,蝴蝶姑娘飞过小河,..

断织劝学的故事

成语故事断织劝学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的教..

逾淮之橘的故事

成语故事逾淮之橘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晏婴回答说: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齐国人到楚..

生吞活剥的故事

成语故事生吞活剥唐朝时期,河北枣强县有一个叫张怀庆的武官,喜欢附庸风雅,文学水平却比较低。为了追求虚名,他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好诗句改头换面后说成..

渔人得利的故事

成语故事渔人得利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

七纵七禽的故事

成语故事七纵七禽的故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故事

成语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时期,有位有名的将领,名叫李广。他前后跟匈奴进行过七十多次战斗,战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

作奸犯科的故事

成语故事作奸犯科的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积极准备两次北伐,..

雄材大略的故事

成语故事雄材大略的故事西汉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安定团结。汉武帝即位后,他罢黜百家之言,独尊儒家文化,他广泛收罗人才,兴大学..

车笠之盟的故事

成语故事车笠之盟的故事传说古代苏越一带风俗淳朴,凡初次同人交往,就封土坛,拿出鸡犬等作为祭品,向天祷告说: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

代为说项的故事

成语故事代为说项的故事唐朝时期,江东年轻人项斯,字子迁,参加会考开始没有什么名气,别人拿他的卷子去给杨敬之看。杨特别喜欢就作诗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