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欢迎您的访问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sushigou.com

热门搜索: 圣诞节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典故

青山英烈高凤英

2024-05-20 08:39分类:故事典故

1909年春天,高凤英出生在土默特旗保尔合少村东头(今属土默特左旗)的蒙古族农户云家,当时取名云吉祥,蒙古名德勒登。他12岁时,父亲病逝,15岁时,母亲也故去了。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只剩高凤英与三姐及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

后来,家境日上的三叔收养了高凤英姐弟3人。20岁时,高凤英与归绥城东什兰岱村的蒙古族姑娘赵莲莲结为夫妻。

高凤英的堂姐夫佛鼎早在北平蒙藏学校读书期间,就在中共北方区委的培养下加入了***,曾留学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和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29年秋末,他与乌兰夫等同志一起,受共产国际的派遣,回国开展地下斗争。

从佛鼎那里,高凤英第一次听到了剥削、压迫、***这些名词,了解到俄国十月***的有关情况,其中,苏联国内少数民族获得平等权利后的生活状况和政治地位等等,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佛鼎还告诉他,***是为穷苦人谋利益的政党。这些启蒙教育对高凤英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的朴素的阶级感情逐渐升华为自觉***的意识。从此,他跟随佛鼎走上了***道路,成为党的一名交通员,不久由佛鼎介绍,加入了***。

1930年春季,为了进一步充实武装自己,以全力投身于***事业,他与妻儿不辞而别,在佛鼎的带领下,乘沙漠之舟前往乌兰巴托,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日军加紧了侵华步伐。1935年春天,高凤英奉派回国开展地下斗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张家口、大同、归绥相继沦陷。值此危难之际,中***员杨植霖与刘洪雄取得了联系,决定尽快建立自己的武装。为此,高凤英等秘密潜入归绥,执行策反伪军的任务。他和战友们活动于伪军内部,向贫苦士兵宣讲全国抗战形势,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号召他们做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终于成功地策反了一排伪军。

1938年夏天,高凤英上大青山参加了由中***员杨植霖组织领导的抗日团,负责情报与军需工作。他的到来,加强了党对这支抗日武装的领导。

1939年,高凤英奉调来到归武边区地方动员委员会做群众工作,活动于奎素沟一带。动委会的任务十分繁重,不仅要动员群众,筹集军需物资支援八路军、游击队的武装斗争,还要组织群众侦察敌情,捉汉奸,抓特务,维持地方治安。

1940年秋天,高凤英接到了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委的通知,要他接替患病的李森担任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从这时起,高凤英改用原名云吉祥,人称云队长。

蒙古抗日游击队是党领导下的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成员大部分是蒙古族战士。除游击活动外,还担负着民族及统战工作。大青山中段的山前山后,广阔的土默川,到处都留下了这支抗日队伍的足迹。

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高凤英带领战士们在万家沟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战士们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懂得了自己作为人民子弟兵所肩负的责任,学会了一整套山地作战的方法。

蒙古抗日游击队不仅多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而且出色地完成了独立作战任务。

高凤英率领的蒙古抗日游击队不仅是一个战斗队,而且是一支出色的工作队、宣传队。部队每到一地,都积极向驻地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号召群众组织起来,支援游击战争。

1941年下半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高凤英带领蒙古抗日游击队担负了掩护绥察区党委、绥察行署机关和绥西地委、专署的任务,经常活动于绥西万家沟一带。

1941年深秋,我干部战士粮食不济,衣着单薄,急需筹集过冬给养。组织上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蒙古抗日游击队。10月下旬的一天,高凤英一行十几人从武川三道坝一带顺沟下来,打算与分头执行任务的指导员奇峻山会合。同行的有绥察区党委社会部部长王聚德和部分机关人员。10月26日,高凤英一行宿于小火烧。

翌日,高凤英赶到杨树湾参加了由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白如冰主持的工作会议,会后又返回宿营地。

就在这天夜里,日军陶思浩据点根据叛徒胡定良(曾任我大青山骑兵支队3团9连连长)的报告,出动12辆军车,满载日伪军,赶到了小万家沟沟口,对小火烧形成了包围之势。

当晚,狡猾的敌人没有行动。10月28日清晨,小火烧山梁在晨曦中已经清晰可辨。两个战士走出窑洞,其中一人到山下取水。突然,“喂——喂——”的呼声在山谷回荡。他们抬头望去,对面山上,日军士兵正在向他们瞄准。他们见势不好,一位迅速折回,一位把帽子顶在灌木枝上,迅速隐蔽起来。

“嗒嗒嗒嗒”,敌人的机枪响了,子弹雨点般向小火烧梁上的窑洞射去。

凭着经验,高凤英与王聚德断定被敌人包围了。他们迅速烧毁身边所有文件,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高凤英所住的窑洞处在一个缓坡下面,缓坡的斜后侧形成陡势,有一道落差很大、树木丛生的深涧,只需二三十秒钟,跨过十几步远,就可纵身入涧,转入环形沟中。那样,或许能在巨岩和树丛的掩护下脱险。但是,因销毁文件拖延了时间,敌人的火力已严密地封锁了这一带。

众寡悬殊,地形也不利于我方。高凤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险恶处境。但他临危不乱,镇定地指挥战士们奋力反击……

敌人几次发动进攻,企图攀上小火烧山梁,都没有得逞。

战斗激烈地进行着。阵地上,不断响起高凤英那沉着而坚定的声音:“同志们!我们决不能被敌人吓倒!打呀!”战士们以自己的队长为榜样,顽强地坚持着、抵抗着,使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接近我方阵地。

战斗持续到中午,手榴弹没有了,子弹打光了。高凤英头、胸、腹部各中一弹,王聚德等也倒在了血泊中……

敌人越过环形沟,攀上了小火烧山梁……

这次战斗,除事先下山的两人外,高凤英等12位同志壮烈牺牲。

噩耗传出,根据地军民悲痛万分。指战员们和当地群众流着泪将烈士们安葬在小火烧山梁上的槭树下。

1951年,绥远省人民政府为12位烈士举行了追悼会,将烈士的遗骨迁葬在大青山下的哈拉沁烈土陵园。

1980年清明,高凤英烈士的遗骨又被迁葬到新建的大青山***烈士公墓。

1984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同志亲笔为高凤英题词,誉之为“青山英烈”。

全部评论